•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6 17:25:00 股吧网页版
阳光财险两家支公司合计被罚38.6万,多名高管连带受罚
来源:南方都市报

  7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两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财险”)两家分支机构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中介业务”等问题合计被罚款38.6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同时被警告并罚款合计9.5万元。

图片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阳光财险阳泉中心支公司因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被责令改正,处10万元罚款。施占伟(时任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因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被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梁晓磊(时任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盂县支公司客户经理)因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方式套取费用,被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

图片

  阳光财险咸阳中心支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直营业务虚挂中介,被罚款28.6万元。马利涛(时任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咸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都苏智(时任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咸阳中心支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均受到警告,分别被罚款4.5万元、1万元。

  南都湾财社曾报道,2025年开年至今,阳光财险累计收到22张罚单,罚款金额超600万。从处罚事由看,阳光财险内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保险中介业务、虚列薪酬、欺骗投保人、编制虚假材料”等问题频发。

图片

  其中,2025年1月,阳光财险重庆分公司因为存在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处以罚款41万元,13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责;2025年2月,阳光财险长春中心支公司与阳光财险宁波分公司,再因存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等问题,分别被罚53万元、56万元,多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责。

  另外,阳光财险此前长达六年的骗保案判决落地。

  经警方调查核实,这起涉案金额巨大的骗保案件,系阳光财险河南许昌信保部原经理何庭含策划实施。自2017年起,何庭含以 “为公司冲业绩”为幌子,抛出“贷款由阳光财险代为偿还”及 “20%高额返利”的双重诱饵,通过伪造公司公章出具虚假《还款协议》,诱骗297名受害者办理了359笔贷款,涉案总金额高达 7623万元。直至2023年2月,因“贷新还旧”模式滚积的巨大资金缺口集中爆发,导致大量贷款人出现征信逾期记录,这场持续六年的骗局才彻底败露。

  2023年2月19日,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示范区分局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对何庭含正式立案侦查。

  2025年4月24日,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二审裁定,依法维持原判。何庭含因犯贷款诈骗罪、洗钱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2万元,同时被责令退赔各被害单位经济损失3236万元。

  2025年6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何庭含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行业。对于这起案件,有网友曾质疑阳光财险的内控管理:“伪造文件等违规操作竟能持续六年未被发现?”

  官网信息显示,阳光财险成立于2005年7月,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子公司。2024年,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阳光保险交出了一份“各项核心工作取得进展、整体经营稳中有进”的业绩答卷。年报显示,集团全年实现总保费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8.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8%。集团内含价值11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

  在财险方面,阳光财险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78.2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净利润6.1亿元,同比下降37.2%。总投资收益16.6亿元,同比上涨54.7%,实现承保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78.5%。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9.7%,较上年增高1个百分点。阳光保险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受暴雪、冻雨和台风等极端自然天气,以及非车偶发大案影响,导致赔付支出增加。

  2025年一季度,阳光保险实现营业收入214.36亿元,同比增长4.55%;净利润17.89亿元,同比下降9.92%。其中,阳光财险取得营业收入124.02亿元,同比增长3.08%,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33.33%。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