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以来,京东、腾讯、快手、百度、蚂蚁、网易等互联网大厂“扎堆”公布最新的AI进程与产品迭代版本。经历两年多的发展,大厂们的大模型产品、智能体、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等走向商业化应用,AI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平台带领下进入到不同的垂类行业,它们的生态路径、商业路径从尝试阶段,走向真实的“落地”阶段。
大厂“手握”数十个智能体
近日,腾讯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全景图,包括了混元3D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等AI最新成果,还有10余个垂直智能体。腾讯表示,通过这套“1+3+N”全景体系,加速推动AI从技术突破迈向场景落地,打造真正“好用的AI”。
今年初以来,智能体是继自研大模型后,科技企业竞逐的焦点。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表示,大模型最终是要落地解决问题的,智能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态。差不多时间,京东公布了旗下一款智能体JoyAgent开源,该智能体是面向企业级。据披露,京东内部的智能体数量已超过2万个,覆盖智能客服、物流运输、研发效能等场景。
平台大厂看重智能体,更重要的原因是,智能体是“技术—场景—商业”的最短连接点,被定义为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表示,2025年可能会成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4月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就带来了通用超级智能体,以及多智能体协作概念。
多个垂直领域已成为人工智能“掘金”赛道
智能体让大模型“落地”,至于业界所关心的,大规模资金投入的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的商业化如何?记者观察发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试水”,平台大厂逐渐找到AI的生意价值。
7月30日,京东超市与深玩协联合发布的《AI玩具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AI玩具市场将于2030年突破百亿元规模,年增长超过70%。数据显示,与京东附身智能JoyInside合作的AI玩具Fuzozo,在“618”首发预售3000只售罄,成为平台“AI潮流佩饰”品类第一。记者留意到,AI玩具、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相关产品,今年上半年已成为电商的新品类。
据了解,广告、电商、零售、工业、视频、制造业、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垂直行业已成为人工智能“掘金”赛道。
腾讯披露的数据显示,商业AI解决方案“奇妙数字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高拟真的数字人体验,目前已储备超3000个公共数字人形象,在电商、教育、金融、大健康等多个行业中“落地”应用,商家直播成本最高降低90%以上。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
在视频生成领域,快手向记者表示,目前,可灵AI已通过API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新剧总经理、制片人赵劼表示,短剧“赛道”已显现AI驱动的“从点到链到面”的全产业渗透趋势。华策2025年下半年重点短剧项目将由应用AI视频生成技术全流程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