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出手领投多家具身智能公司后,京东在海外继续“扫货”。
7月31日,京东集团(09618.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MediaMarkt及Saturn的母公司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以每股4.6欧元的现金对价收购CECONOMY的所有已发行及流通的不记名股份。
CECONOMY首席执行官Kai-Ulrich Deissner预计,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笔交易对CECONOMY的估值将达到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倘若交易最终完成,无疑将刷新中国电商出海欧洲布局金额的纪录。
战略层面,CECONOMY运营超1000家门店,遍布欧洲12个国家,这对在欧洲市场持续铺线的京东而言,无疑是一次货源、网络等方面的关键“补强”。虽然京东欧洲业务想最终成型,还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基于实体网络和本地基础设施“搭”出来的电商,很“京东”。
强势出手但京东已“在欧洲干了三年”
在“618”前的小范围交流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京东的海外布局思路。
“我们在欧洲干了三年,现在欧洲的物流基础基本建成了,但还不够,还得再干到今年年底。到明年,欧洲(业务)才能真正开始营业。”刘强东直言,“因为京东这种商业模式,不好的地方就是很慢、很苦、很累,得干好几年才能做生意。”
刘强东口中“干好几年”的事,是指本地建厂、建团队以及本地采购等前期本地化基础设施的搭建。这也是重新调整过后,京东在海外业务战略布局上整体思路的变化。
在海外做实体网络、本地化团队搭建,国内电商几乎也就只有京东敢这么做。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几年间,平台型、轻运营的思路已经让TEMU、TikTok的包裹在全球飞来飞去。
不过,京东也没闲着。京东旗下欧洲全品类零售品牌Joybuy已在英国伦敦地区测试运营,采用“本地化+自营”模式。当时相关负责人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京东后续会在西欧主流城市探索“211配送服务”。
此外,京东2022年在荷兰推出电商品牌ochama,并在荷兰、波兰、法国等国组建了自营仓库,面向欧洲24个国家销售全品类商品,同时提供上门配送和自提服务。
此次拟收购的CECONOMY,其前身是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消费电子业务板块。分拆独立上市后,CECONOMY迅速成长为头部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商。目前,CECONOMY在欧洲12个国家运营着超1000家门店,旗下核心品牌MediaMarkt与Saturn在德国市场占据30%以上的份额。
这无疑是为京东提供现成的、优质的欧洲线下网络和供应链资源,进一步“补强”京东在欧洲的战略布局。更明确的思路和更“重”的出手,也标志着京东海外布局将全面提速。
电商出海混战时:京东能在欧洲“再造”京东?
几年间,国内电商在海外的布局与格局都变了天。SHEIN越做越强,TikTok Shop横扫全球,拼多多的TEMU用低价在海外与对手“肉搏”。
阿里海外业务多线作战。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此前负责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分管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来赞达,东南亚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等多家面向海外市场的子公司。
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任命蒋凡担任CEO,向吴泳铭汇报。电商事业群整合覆盖了阿里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
国内头部电商对手们的海外战略全部都在“提级”。相比之下,京东需要走出“自建+本土化”运营的差异化思路。再次选择把路走“重”,还是意在通过“体验”和“服务”造出自己的壁垒。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也表示,京东需要尽早在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优势和差异性。“京东在欧洲‘再造’一个京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过程将充满挑战。”他如此说。
盘和林认为,京东的模式主要还是通过提高自营仓储、物流的覆盖率,以及本地化网络的搭建,进一步提高用户覆盖率。本质还是以配送效率去和亚马逊竞争。至于京东如何从海外电商霸主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中,撬开一个缺口,还需要进一步规划。
“国内电商去海外是必然的,国内已为存量市场,出海是国内电商唯一突破发展瓶颈的方式。但国内电商在出海之前,要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要提高对海外市场合规风险的敏感度,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海外市场的争夺中。这对国内电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盘和林如此表示。
无论是与海外巨头、国内电商对手的竞争,还是提速供应链的“复制”,在海外自建电商“护城河”,在海外“再造”京东的路已经彻底铺开了。
对于海外业务的长线布局,刘强东在交流会上表示,“京东这种模式从来没法和别人比快,一干就得干10年、20年,可能才能成功,最后才能让欧美当地的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信任一个中国零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