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9660.HK)公布上半年财报。上半年地平线实现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期内亏损扩大至52.33亿元,而上年同期数据为亏损50.98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11.11亿元,同比增长34.9%。
增收不增利,上半年亏损52亿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强劲增长,其市场份额已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的63%以上。同时,其辅助驾驶渗透率已从2024年底的51%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9%。值得注意的是,配备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目前占所有智能汽车新车销量的比重,已从2024年底的20%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
这意味着,在中国销售的每10辆新乘用车中,超过6辆配备辅助驾驶功能,其中有2辆以上搭载了中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地平线在财报中提到,相信更好的用户体验、更严格的规则制度体系以及正在广泛开展的智驾平权运动,将进一步推升辅助驾驶系统的高端化,重塑产业价值链,并为包括本公司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在内的业内企业带来更高的单车价值量。
从市场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在中国车企中继续保持基础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和整体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第一,分别为45.8%和32.4%。
报告期内,高速公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成为地平线的主要增长动力。公司汽车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达7.78亿元,同比增长250.0%,其中有80%的收入由支持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所贡献。
同时,公司还凭借算法能力提供服务。报告期间,地平线向超过30家汽车制造商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授权算法及软件,提供设计及技术服务,实现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6.9%。
然而,营收增长也伴随着持续的利润挑战。今年上半年,地平线亏损已扩大至52.33亿元。
高投入、低转化的盈利困局
地平线“增收不增利”,主要与高研发投入有关。
地平线在财报中提到,向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转型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主导趋势,其先进算法和软件对云服务相关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正在推进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因此公司战略性提高了云服务相关的研发支出。
财报显示,公司本期研发开支达到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主要是由于云服务费及其他技术服务采购增加,及研发相关人工开支,尤其是研发人员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增加。
与此同时,地平线行政开支也从同期的2.43亿元增至3.07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从同期的1.98亿元增至2.72亿元。
2024年,地平线实现营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年内利润23.4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其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6.81亿元,同比扩大2.8%,这意味着公司核心业务仍未实现盈利。
而在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更是累计亏损超175亿元,亏损额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和67.39亿元。
客户集中却难言稳定
从客户结构来看,地平线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大客户的依赖。地平线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及经营亏损均源自中国内地。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52.48%,去年同期该占比更是高达77.9%。
一方面是客户结构的集中,另一方面,地平线维系客户稳定性的能力却又不禁堪忧。本期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19.70%,去年同期其占比则仅为3.27%。而去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37.62%的客户,在今年同期的占比则跌至11.16%,在前五大客户中排位第三;去年占比22.85%的客户今年则只有1.03%。

来源:地平线半年报
未来,随着车企纷纷卷入自研浪潮,客户对地平线的依赖或将有所降低,这或许会对地平线的客户稳定性带来更大冲击。
面对巨额亏损,地平线能否通过创新研发工艺持续吸引高端车型客户,进一步打开高端市场?在技术研发与收益转化的平衡上,公司未来又将有何举措?近日,海报新闻记者向地平线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