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跑汽车半年业绩创新高之时,一则关于中国一汽拟初步要约收购零跑汽车约10%股份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8月20日,中国一汽方面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回应称,“据相关部门反馈,尚不知情”;零跑汽车则表示“不予置评”。
尽管如此,但业内认为,在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此类战略合作往往伴随着资本联动的想象空间,企业回应留有余地也符合商业惯例。
一方面,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首次转正,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迈过半年盈利门槛的企业,为自己增添不少商业筹码。另一方面,零跑与一汽在今年3月的《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曾明确提到要“探讨深化资本合作”。
合作前景可期,但双方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瓶颈,如需克服组织架构与执行效率的差异、明确技术共享边界、避免潜在利益冲突等。此外,零跑的盈利基础相对薄弱,在品牌高端化、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等方面与头部新势力车企相比有差距,这也是其在未来合作中需持续强化的方向。
合作实现互补协同是关键
回望今年3月3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在长春举行《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共同出席,标志着两大车企的合作步入实质阶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合作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双方将“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零跑汽车在8月18日发布的半年报中也提到,双方首个合作开发车型项目已经落地,后续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目前对于中国一汽拟要约收购零跑汽车约10%股份的消息,中国一汽和零跑汽车方面以“尚不知情”“不予置评”来回应。
而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资本合作方式有多种,如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产业链投资、联合研发项目、技术授权与平台共享以及海外市场合作等。
不过每种合作方式也都有不同的优势和挑战。例如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可实现资源的集中和风险的共担,但也可能面临管理协调的难题;技术授权与平台共享可快速提升双方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但也需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等具体问题。
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整合背景下,汽车央企与造车新势力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本合作方式,实现融合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汽和零跑的合作,王鹏分析指出,一汽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供应链体系和政策资源,尤其海外市场布局具备经验,可为零跑提供产能支持与出海通道。一汽在燃油车时代占据领先地位,在电动化转型中面临挑战,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智能化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双方合作若能实现资源互补,将有助于一汽加速电动化转型、补足技术短板。而另一方面,双方合作在实际推进中也有瓶颈待破,比如在协同推进项目时需克服组织架构与执行效率的差异,如何在合作中明确技术共享边界、避免潜在利益冲突,需细致规划。
潜在价值提升
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的资本合作传闻备受关注背后,不仅是市场对中国一汽战略布局调整的猜测,也是对零跑商业价值提升的认可。
8月18日,零跑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在盈利能力、交付规模、现金流及毛利率等关键财务指标上均实现显著提升。
其中,上半年零跑汽车收益24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74.0%,主要原因是整车及备件交付量的增加,战略合作、碳积分交易带来的收入增加,以及整车交付量增长带动相关服务收入的增加。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0.3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3.3亿元,去年同期为-20.2亿元;毛利率上半年提升至14.1%。
销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221664台,7月份交付量达50129台,是2025年以来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5万台的新势力品牌。同时,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受限现金、金融资产及定期存款余额合计295.8亿元,资金储备充裕。
零跑汽车这份2025年上半年财报,为公司未来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与潜在战略合作可能性提供了支撑。不过,零跑与头部车企相比仍有差距。例如,理想汽车早在2023年二季度就已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其毛利率在2025年一季度为20.5%,2024年一季度为20.6%。高端化方面,零跑目前主力车型集中在10万-20万元价格带,尚未推出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而理想、蔚来等已在高端市场建立用户认知。
智驾突破与高端布局承压
整体来看,在与一汽资本合作仍存想象空间、半年度业绩创新高的背景下,零跑汽车仍面临多重挑战。
除了溢价能力有限、产品定位亟待突破外,技术进阶是横亘在零跑面前的一道坎。
当前行业已从电动化的竞争快速进入智能化、成本控制与全球布局的全维度比拼。在智能驾驶领域,零跑虽实现了城市通勤辅助功能上车,但相比小鹏、华为系厂商已在多个城市推出无图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零跑在算法迭代与用户数据积累上存在差距。目前零跑智驾技术以自研为主,尚未引入强势合作伙伴,在技术突破节奏上面临压力。
面对上述挑战,零跑已在研发端持续加大投入。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开支18.9亿元,同比增长54.9%。其中,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均提升近100%,基于端到端算法的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首次实现量产并上车。零跑计划在下半年加大战略投入,并在2025年底前实现城市NOA组合辅助驾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的研发投入在造车新势力里仍逊于头部车企。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研发开支为41.9亿元,相比于上年同期28.2亿元同比增长48.6%。蔚来汽车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60.83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为60.76亿元。
而在海外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零跑出口车辆20375台,位居新势力品牌出海第一。不过,出海的本地化生产与供应链建设周期长、投入大,零跑与斯特兰蒂斯集团的合作虽已启动,但仍需应对海外政策变动与成本控制挑战。此外,零跑在海外市场认知度较低,需持续投入渠道与品牌建设。
8月2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上述问题向零跑汽车求证,截至发稿零跑汽车暂未回应。
在王鹏看来,尽管一汽入股零跑汽车的消息未被证实,但双方在技术及产业链层面的合作仍在稳步推进,不排除未来在资本层面进一步协同的可能性。面对行业“内卷”,零跑需在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突破、全球化运营深化、成本精益控制及品牌向上等方面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