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3日电(记者张尼)机器人打太极、跳英歌舞、跑马拉松……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硅基生命觉醒场景,而是广东科创的鲜活日常。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大省广东已把目光瞄准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制高点。
日前,记者跟随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改革开放走在前——广东科创新气象”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珠海、深圳、汕头多地,感受前沿创新成果。
采访中,广泛运用于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无疑是镜头重点聚焦的对象。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齐全、生态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的集聚地,广东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聚集了一批堪称国内“顶流”的关键技术、场景应用。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双高地”,仅深圳南山区就集聚了200余家优质机器人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0家,工业百强8家。
在深圳湾以西、粤海街道与深圳科技园及周边的机器人湾,也云集着一大批机器人企业,它们聚焦“高端制造+国际合作”,重点发展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
在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网红机器人“夸父”已经可以熟练打太极,且每个动作都是一比一还原专业太极老师。
这也成为了产业链协同的一个缩影。

“夸父”机器人打太极中新网张尼摄
“深圳硬件工业体系成熟,零件供应效率十分高,有时候甚至可以做到上午出设计图下午零件就能制作出来,这对机器人产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支持。”乐聚机器人副总裁吴雨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业界充满信心。
“我们非常坚定相信,大湾区未来是引领全球的、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人工智能以及人形机器人将会成为大湾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给出了这样的预判。
他说,大湾区的市场规模、结构有着独特优势,人形机器人硬件企业高度集中在深圳或者是以深圳为核心的2小时上下游生态圈,香港又拥有强大的金融服务及连接全球的能力,同时大湾区还有大量的人才储备。
“我们既有龙头企业,又能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打造上下游生态,把新材料、核心零部件、软件、大模型应用等和智能制造紧密联系起来,就能更好服务省内其他万亿级产业集群,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根本不缺应用场景。”

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中新网张尼摄
再造一个万亿级产业,并非空想。
广东这片热土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数据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保持全国首位,研发人员超过135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7.6万家。
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
从政策部署层面看,广东也下好了“先手棋”。
2022年,广东就印发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4年,《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2025年3月,《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推出……
政策将支持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从核心技术突破、优质企业培育,到应用场景打造与产业集聚发展,为产业生态繁荣夯实了基础。
如今,广东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核心,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格局。
经济第一大省再造一个万亿级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