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04:46:00 股吧网页版
营销火力全开 投诉与罚单齐飞:度小满的增长悖论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本节目由度小满联合赞助播出”……近期,无论是热播电视剧,还是演唱会、运动赛事等,都能看到度小满的广告,其在营销层面可谓火力全开。

  然而,在一场场流量狂欢背后,用户对度小满的投诉量也在不断攀升。如何在营销与合规运营之间取得平衡?这或许是度小满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营销王者”的钱从哪里来?

  今年年中,度小满在《2025年度第一期满航资产支持票据定向募集说明书》中披露了2024年业绩,呈现出资产规模收缩与盈利激增并存的反差:总资产从2023年末的194.82亿元降至165.27亿元,缩水近30亿元,降幅达16.17%;但营收同比增长24.70%至22.57亿元,净利润更是从2.12亿元飙升至8.5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06.10%,相当于日赚超23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也创下11.08%的历史新高。

  这份业绩在行业承压背景下更显突出。2024年信贷行业整体遇冷,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减少243家,从业人员缩减逾三千人,贷款余额下降148亿元;2025年一季度行业清退速度进一步加快,合规要求持续升级。

  而度小满的逆势增长,与其高强度营销密不可分。相较于蚂蚁金服、美团、京东等依托电商、本地生活等高频场景的对手,度小满以独立信贷App为核心,缺乏日常场景触达,用户多在有明确借贷需求时才会使用,天然存在获客劣势。

  为弥补短板,度小满开启“烧钱营销”模式:线上覆盖社媒平台、视频网站,线下抢占商圈大屏、高铁专列等场景,还邀请明星及奥运冠军代言,花费巨大。根据第三方监测平台App Growing数据,2024年3月至9月其互联网广告投放就达1.6亿元,平均每天烧掉近90万元。

  据艺恩内容智库统计,2025年Q1度小满综艺露出总时长达到38977秒,位居互联网品牌前3,互联网金融第1。

  度小满在营销上的强势姿态,与其CEO朱光的公关背景密切相关。这位有着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掌舵人,曾在百度执掌公关与金融等核心业务十余年,自度小满初创便全程主导,2018年独立运营后更是将营销放在战略核心位置,推动品牌通过高频曝光抢占市场。从综艺冠名到明星代言,从线上刷屏到线下渗透,度小满的营销攻势确实短期内提升了获客效率与用户信任度。

  但“营销依赖症”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市场对其增长质量的疑虑直接反映在估值上——胡润榜单显示,度小满估值已从五年前的200亿元缩水至110亿元;而助贷行业畸高的获客成本,更让“烧钱换流量”的模式难以为继。

  2024年的业绩看似亮眼,实则暗藏短板:营收22.57亿元虽同比增长,但较2022年仍差6亿余元;净利润8.59亿元的高增长,并非来自业务规模的实质突破,而是依赖投资收益、技术服务收入及拨备、费用等成本端的调节。

  这种“成本优化驱动型”增长,暴露了度小满的核心困境:在缺乏电商、本地生活等高频场景支撑的情况下,其难以通过生态实现低成本获客,只能依赖营销输血;而当营销边际效益递减、成本压力加剧时,若无法找到业务扩张的核心引擎,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考验。

  估值“腰斩”背后的巨大隐忧

  度小满估值近乎腰斩的背后,与金融科技行业监管的持续收紧密切相关。2025年,《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与《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等新规相继落地,从合规成本、利率定价到催收行为,对小贷公司与助贷机构提出了全方位的严苛要求。而在此之前,度小满已多次因合规问题收到罚单,暴露了其在运营中的短板。

  支付业务是违规“重灾区”。2024年9月,度小满支付因未备案支付协议、开户实名制审核不严、违规开立账户等六项问题,被处以121万元罚款,时任总经理万某也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更早的2019年,其前身百付宝就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等被罚款3万元。保险业务同样未能幸免,2022年10月度小满保险经纪因欺骗投保人、未使用备案保险条款等行为,被合计罚款56万元,法定代表人白彧亦被警告并罚款12万元。

  监管压力之外,用户端的投诉更直观反映出业务乱象。度小满发布的报告称 2024 年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数量为 785 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 1142 件。

  在黑猫投诉平台,“度小满”相关投诉量超3.3万条,而搜索度小满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有钱花”出现的维权信息甚至超6万条。暴力催收、利息宣传不符、莫名扣费等问题最为集中。2025年8月20日,有用户投诉称,其因失业导致借款逾期,度小满便对其家人及紧急联系人进行骚扰恐吓,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恳请平台停止暴力催收并给予还款宽限期。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ESG报告遮遮掩掩,人员更迭频繁

  通常,ESG报告是企业主动亮出的“非财务名片”,用以彰显社会责任与管理内功。但在度小满这里,这份本应是形象加分项的报告,却意外成了暴露组织深层问题的“职场体检表”。

  近期,有博主梳理了度小满公开披露的ESG报告并发布解读,相关内容却遭举报下架。这种“公开信息却容不得解读”的反常操作,让外界对这份152页的报告充满好奇:究竟哪些内容触动了敏感神经?

  答案藏在“Social(社会责任)”板块的人力数据中。报告显示,2024年末度小满全职与非全职员工合计4008人,仅较上年减少67人。但另一组数据却形成强烈反差:同年公司新招聘员工达1038人。简单推算可知,度小满2024年人员流动率至少超25%,超过四分之一的岗位完成了新旧更迭。

  更值得关注的是治理层面的数据:全年反舞弊线索调查量从2023年的25起增至36起,同比增幅近五成。高频的人员流动与激增的舞弊线索叠加,不禁让人猜测其内部管理是否存在难以调和的张力。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关键数据在冗长的报告中分散藏匿、措辞极简,远不及“AI反诈技术拦截损失1.76亿元”等业务亮点那般醒目,这些被刻意弱化的人力与治理数据,反而成了最诚实的注脚,将其在人员留存、内部管控上的短板暴露无遗。

  从营销端的“火力全开”到业绩数据的“反差增长”,从监管罚单与用户投诉的“双重压力”到ESG报告中藏不住的“组织隐忧”,度小满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多重矛盾的交织。高强度营销换来了短期流量与品牌曝光,却未能掩盖其在生态场景上的先天短板,也让“烧钱换增长”的模式面临可持续性拷问;成本端的优化撑起了利润的亮眼表现,但核心业务规模的未及复原与估值的大幅缩水,折射出市场对其增长质量的深层疑虑;而合规记录的瑕疵、用户投诉的集中,以及ESG报告中显露的人员流动与治理问题,则共同指向了企业在规模扩张背后,对运营规范、用户权益与内部管理的兼顾不足。

  未来,随着行业合规监管的持续深化与获客成本的进一步攀升,度小满若想破解当前困局,仅靠营销输血与成本优化恐难以为继。其能否在合规?架内夯实业务根基,通过技术创新或模式调整弥补场景短板,同时理顺内部管理、回应用户核心诉求,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跳出“增长矛盾”、重塑市场信任的关键所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