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赛道,也是衡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
长期以来,以上海张江、苏州BioBAY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凭借先发的政策布局、密集的科研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面对这一格局,广州黄埔区并未因后发而滞后,而是通过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搭建人才集聚平台、聚焦细分赛道突破,逐步补足产业链短板,以精准培育加生态构建的发展路径,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
随着长期以来的投入,黄埔区也迎来一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硕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近日也组织活动,调研广州开发区、广州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探寻其中产业发展的奥秘。
深耕基因递送
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需要长期的投入,而选对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细分领域同样重要。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复杂链条中,基因递送是连接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发展的核心瓶颈。对比华东创新药的广阔优势,黄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之所长,有所侧重发力。
2014年,世界知名分子生物学家蓝田博士在黄埔区创办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基因递送领域的创新征程。
成立之初,云舟生物便敏锐洞察到行业痛点。传统实验室自主构建基因载体,不仅需要科研人员花费数月甚至半年时间自学相关技术,还面临成功率低、序列错误率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标准化、商品化的解决方案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为破解这一难题,云舟生物耗时数年研发出全球首创的载体家智能设计与订购平台,彻底改变了基因载体的获取方式。
根据云舟生物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平台整合120余种载体系统、超200万载体元件库及1100余种载体骨架,搭载自主研发的智慧纠错算法,能自动优化设计方案并规避潜在错误。科研人员无需专业编程知识,只需在平台上按需求搭积木式选择元件,即可完成个性化载体设计,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与线上设计平台配套的,是线下乐高式载体高通量智慧生产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赋能生产流程,云舟生物实现高度定制化载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年均构建个性化载体超8万个,效率较传统实验室提升数百倍,成功开启定制化基因载体的商品化时代。
而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云舟生物的业务也快速从黄埔出发,辐射全球。
截至2024年9月,公司累计为全球客户定制载体数量突破100万,服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家机构,其中,在QS前100高校的客户覆盖率达到了90%,全球TOP30药企的客户覆盖率亦超过90%,产品成果的全球文献引用量逾7000篇,成为全球最大定制化基因载体供应商。
2023年,云舟生物以70亿估值晋升为全球独角兽企业,也是广州市首家获此殊荣的生物科技企业。
在科研工具领域领先的基础上,云舟生物进一步向基因药物研发生产上游延伸,构建科研载体构建、基因递送CRO、基因药物CDMO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临床转化环节,公司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GMP生产体系,生产的质粒和慢病毒载体通过美国FDA审核,获IND正式批准用于美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具体项目服务中,云舟生物为全球首个Menkes综合征基因治疗药物提供从研发设计到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全流程CRO与CDMO服务,仅用半年多时间完成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关键跨越,为罕见病治疗药物快速转化提供黄埔方案。
目前,云舟生物已在全球设立10余家子公司和办事处,基因递送CDMO业务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成为黄埔区在细分赛道培育龙头企业的经典范例。
实际上CRO和CDMO领域的传统龙头企业药明系集中在长三角,而在黄埔区的云舟生物,从构建海外科研机构的触角出发,深耕细分的基因药物研发领域,呈现出错位竞争的特点。
破局真创新
创新药研发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区域产业实力的关键指标。
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短板,在全球首创新药(FIC)领域与长三角地区存在差距。康方药业有限公司的崛起,以一系列全球首创的双抗新药打破这一格局,成为黄埔区乃至整个湾区创新药研发“弯道超车”的标杆。
康方药业成立于2017年8月,是康方生物(9926.HK)旗下核心子公司。作为中国生物药物创新的先行者,康方生物聚焦全球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研发定位,主攻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为支撑创新药研发,公司耗时多年打造独有的康方全方位新药研究开发平台(ACE Platform),整合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抗体偶联(ADC)、mRNA技术及细胞治疗技术等前沿核心技术,高效推进创新候选药物的筛选、研发与临床转化。
在该平台支撑下,康方生物在双抗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获批上市,这一药物不仅是全球首个获批的肿瘤免疫双抗,也是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双抗新药,彻底打破外资药企在双抗领域的长期垄断,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同年,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以50亿美元加销售额两位数比例提成的合作方案,将部分海外市场权益许可给美国制药公司,这一交易创下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之一,标志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获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更值得关注的是,依沃西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卓越疗效。在与全球最畅销肿瘤药物帕博利珠单抗的头对头试验中,依沃西在多个疗效指标上实现超越,相关成果被经济学人等国际主流媒体报道。
商业化与临床进展方面,康方生物表现亮眼。
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发超过50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候选药物,24个产品在全球开展临床研究,其中15个为双抗、多抗或双抗ADC,成为中国在研管线最丰富的创新抗体药物研发企业之一。同时,康方生物已推动7个完全自主开发的1类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3个新药的多项适应证上市申请处于审评审批阶段。
2024年,公司总产值达43.9亿元,同比增长16.8%。2025年,卡度尼利和依沃西的第一个适应证均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既让更多患者以可负担价格使用创新药,也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进一步巩固其在创新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集聚优质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集群效应上。
黄埔区的“弯道超车”,并非单一企业的偶然成功,而是通过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形成外来龙头引领加本土企业协同的集群发展格局。
一方面,黄埔区凭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长三角等地区的头部药企落户;另一方面,本土中小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加速成长,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网络。
华东生物医药产业标杆企业恒瑞医药的区域布局,是黄埔区吸引力的典型体现。
2019年4月,恒瑞医药在黄埔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计划总投入超10亿元,打造恒瑞医药南方总部及研发中心和广州知识城产业化基地两大核心项目,这也是恒瑞医药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
其中,恒瑞医药南方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广州生物岛,聚焦多类重大疾病新药开发与多种生物技术研究,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相关中心。广州知识城产业化基地则主营生物和化学制剂创新药生产,承接研发成果产业化,还将负责部分出口欧美高端制剂生产,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基地。
2025年1月10日,广东恒瑞作为持有人的第一个一类创新生物药瑞卡西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恒瑞医药在黄埔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全面落地。截至目前,以广东恒瑞为持有人获批临床的创新药项目已达16个品种,获批上市的品种1个,展现强劲发展潜力。
除恒瑞医药外,专注于自身免疫和肿瘤领域的创新药企诺诚健华也在黄埔区布局生产基地,进一步丰富区域产业业态。诺诚健华的入驻,不仅带来先进的小分子创新药和生物药研发技术,还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推动区域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在外部龙头企业带动下,黄埔区本土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一品红药业作为黄埔本土培育的药企,长期聚焦儿童用药和慢性病药物领域,构建原料药、制剂、临床一体化产业能力,其儿童药产品凭借高安全性、确切疗效,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为区域医药产业注入民生力量。
燃石医学深耕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打造全球领先的NGS(下一代测序)检测平台,服务覆盖华南地区超千家医院,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基因检测和诊疗方案,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升级。
这些本土企业与云舟生物、康方生物、广东恒瑞等龙头企业形成互补,覆盖从研发工具供应、创新药研发到临床检测、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长期以来的创新土壤培育,即将迎来源源不断真创新果实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