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上市路,奇瑞终于圆梦。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HK09973,股价31.920港元,市值1841亿港元)正式登陆港交所。截至当日收盘,奇瑞股价上涨3.80%。
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到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首次公开募股)。
在本次IPO中,奇瑞发行约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0.297亿股H股,占比10%;国际发售约2.677亿股H股,占比90%,并设15%超额配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奇瑞的策略,所得款项净额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所得款项净额约25%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所得款项净额约20%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公司的全球化策略;所得款项净额约10%将用于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所得款项净额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增长
从奇瑞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其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方面称,公司乘用车的平均售价稳步增长,2024年度较2022年度增长33.5%,其中国内、国外乘用车平均销售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7.0%、19.4%,奇瑞及捷途两大品牌平均销售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0.9%、39.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奇瑞营收和净利润近年也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68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47.26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瑞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5亿元。
奇瑞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奇瑞推进上市相关工作可以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由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同时,在科技创新推动下,乘用车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预计至2030年,随着辅助驾驶技术持续进步和市场接受度提升,全球及中国辅助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将显著增长。
为了在后续竞争中站稳脚跟,奇瑞近两年正在补齐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短板,而这两大领域需要大量资金。
“过去燃油车时代,技术更新很慢,车型升级换代主要是把外形改变一下,但现在汽车研发方向是电动化、智能化,这些领域功能的研发费用非常高,且迭代速度快,车企无法按照传统模式组织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奇瑞要想持久发展的话,上市融资也是必然的。”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奇瑞新能源车型的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2022~2024年,奇瑞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2025年前3个月,奇瑞来自燃油车的收入为429.74亿元,占比为63%;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收入为186.65亿元,占比为27.3%。
共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
“奇瑞对公司的股权结构、组织架构都做了调整。”张翔认为,这也是此次奇瑞顺利上市的关键所在。
近年奇瑞启动了混改,引入新的投资者,重新梳理了股权结构。此次IPO后,奇瑞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芜湖投资控股、瑞创、立讯。张翔表示,多样化投资人的引入,代表行业更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
从招股书来看,奇瑞此次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高瓴HHLRA、上海景林及CICC Financial Trading Limited、香港景林、黄山建投、晶汇瑞盈、地平线旗下Horizon Together、大家人寿、Martis Fund、国轩香港、合肥建汇、中邮理财、星宇香港,共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有观点认为,这些基石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等类型,为企业IPO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背书,体现了市场对企业的广泛认可。
除了股权梳理之外,奇瑞2025年也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7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奇瑞方面了解到,奇瑞根据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四大事业部中,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品牌星途,艾虎事业部聚焦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QQ事业部则聚焦小车产品,目的是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一位奇瑞工作人员表示。
除此之外,奇瑞还有针对年轻用户的iCAR品牌,产品为方盒子风格。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在2024年的销量为3.85万辆。华为与奇瑞也在8月底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双方还成立了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独立运作。
募集资金助力后续发展
奇瑞的上市路走了21年。其最早的上市计划在2004年就被传出,但由于奇瑞与上汽集团之间的复杂股权关系而被搁置。
2009年,奇瑞以29亿元出售20%股份,一度被市场认为是在为上市作准备。
2011年,奇瑞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开始“改口”,表示由于存在一些关联交易等问题,暂不考虑上市。
2016年,奇瑞旗下子公司奇瑞新能源尝试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这一计划最终也未成功。
2019年,奇瑞启动混改,并于当年12月完成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项目,投资方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合计出资144.5亿元。彼时,奇瑞相关负责人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青岛五道口团队的到来,既可以将其拥有的丰富产业和客户资源引入奇瑞,又可以在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方面帮助奇瑞。
尽管与其他汽车集团公司相比,奇瑞至今才实现上市,但张翔认为:“现在上市,对奇瑞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首先可以募集资金,为后续发展助力;其次上市本身就是给企业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上市顺利说明该公司结构完善、管理合理、财务也透明。现在中国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处于高速增长期,上市获得资金可以帮助奇瑞实现更好发展。”张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