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里巴巴宣布牵手英伟达,放量大涨!中芯国际再创历史新高
9月24日,香港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恒生指数涨1.37%,恒生科技指数涨2.5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4%。大市成交2887.72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37.05亿港元。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有49只上涨,36只下跌。阿里巴巴上涨9.16%,中芯国际上涨5.72%,信义光能上涨4.91%,领涨蓝筹。

香港恒生行业指数表现方面,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上涨4.22%,资讯科技业指数上涨2.21%,工业指数上涨1.09%;跌幅方面,医疗保健业指数下跌0.46%,原材料业指数下跌0.40%。

从盘面来看,Wind概念板块多数上涨?蚂蚁金服指数涨6.65%,智能电视指数涨6.29%,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指数涨5.43%。跌幅方面,医美指数领跌7.6%,富士康指数跌3.51%,未盈利生物科技指数跌2.18%。

阿里巴巴宣布牵手英伟达
放量大涨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并将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在3800亿元基础上追加资本支出。受此利好消息带动,阿里巴巴放量大涨,股价全天收于174.00港元/股,涨9.16%;成交额达440.91亿港元,是第二名的近4倍。
9月24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合作覆盖了Physical AI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的合成处理,模型的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以及模型验证测试等。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发表主旨演讲提到,在AGI(通用人工智能)到ASI(超级人工智能)的巨大变革中,大模型将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LLM将会是承载用户、软件、agent与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最核心的中间层。
GPU为核心、以大模型驱动的AI计算。新的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未来全世界也许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吴泳铭表示,阿里云运营的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是全球少数能够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AI云计算平台,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超预期,将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对比2022年远期规划,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开源证券发布研报表示,阿里巴巴积极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多投入,有望驱动云业务增长提速;淘天短期加大闪购投入,但用户流量增长显著及电商技术服务费贡献收入增量。
开源证券维持阿里巴巴2026年—2028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分别是1405亿元、1629亿元和189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是11.2%、16.0%和16.5%,对应摊薄后EPS为7.6元、9.1元和1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1倍、16.1倍和13.4倍。
开源证券指出,阿里巴巴积极投入闪购抢占即时零售份额,全面布局AI驱动价值重估,维持“买入”评级。
中芯国际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中国AI芯片需求将增长,中芯国际放量大涨,成交额达114.02亿港元;全天收于76.75港元/股,涨5.72%,再创历史新高。
中邮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中芯国际拟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盈利能力逐步增强。中邮证券给予中芯国际“买入”评级,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7亿元、779亿元和8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亿元、62亿元和74亿元。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根据对全球32家半导体制造企业和20家设备企业业绩的统计,2025年二季度全球设备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4%至340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由AI相关投资主导,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0%。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微降1%,呈现和海外不同的周期特点。
综合以上公司指引的分析,华泰证券认为2025全年半导体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14%,达到1480亿美元;全球设备市场规模则预计同比增长12%,达到1420亿美元。
华泰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市场有望继续先进工艺主导的投资周期,看好本土设备公司份额提升的投资机会。海外市场可能进入整体增速放缓的空窗期。建议关注Intel等主要企业投资节奏的变化和AI需求相关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