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4日举行的2025云栖大会“组织管理论坛”上,阿里云系统性地分享了其在AI时代的组织进化思考与实践。
“你今天做不成事情,一定不是因为你没有算力,是因为你创造力不够。”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论坛上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强调了许多颠覆性创新的诞生,往往源于长达数十年的坚持和不被看好的“不靠谱”探索。
王坚引用图灵的名言“一个人有一张纸、一支笔,再加上一个橡皮擦,就是一台通用机器”,指出AI如同新的“纸”和“笔”,是思想的延伸。他还以深度学习先驱Hinton等人的经历为例,说明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心理学等跨界领域,而非单一的计算机科学。“你天天见到自己单位的人,是做不出事情来的,”他表示,“你一定要跟外面人搞在一起,这正是云栖大会这类开放交流平台的价值所在。”
王坚进一步指出,今天许多AI的重大突破,其算力基础并非昂贵的超级计算机,而是普通的游戏GPU。他鼓励创业者和年轻的创新者:“如果你第一天就是想给人家看到一个完美的东西,你是永远做不成事情的。一定是从这么不完美的开始,但你还愿意给别人看到,你才有机会做一个可能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王坚提醒所有从业者,在追逐技术浪潮时,更应回归创造力的本质,拥抱不完美,勇敢跨界,在开放的生态中碰撞出真正的火花,“在时代变革中做一些事情是非常有挑战的,最后就是它的开放性。”
在阿里云,员工被鼓励成为自己的“大模型”,通过持续学习、反思和迭代,成长为“全栈人才”。
据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人才官方晓敏介绍,AI正成为放大个体能力的杠杆:阿里云研发人员用AI生成代码的比例已跃升至50%,效率提升20%;产品文档的多语言翻译周期从18天压缩至1天。
方晓敏表示,在AI时代,最宝贵的资产依然是“人”,是每一个心怀梦想、敢于突破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