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将近一年“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后,Labubu仿造工厂的老板唐明突然发现:这条“躺着赚钱”的灰黑路径可能越来越难走了。
唐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钱难赚”,一方面是涌入的“同行”太多,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使得Labubu仿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加强,对Labubu仿造工厂的查处越发严格。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工厂为了规避风险,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只能小心求生。
Labubu是泡泡玛特(09992.HK)旗下的超级IP。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在8月20日称,公司目前还处于“追产能”的阶段。
月赚一辆大奔
唐明原本是一家皮包工厂的老板,2024年年初才涉足Labubu仿造行业。
他在东莞租下一间厂房,购置了生产线,重金从同行那里挖来几名熟练的Labubu仿造品生产技术工人。他还从自己的工厂调来部分员工,安排他们进行半个月的针对性培训。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专门生产Labubu仿造品的工厂便诞生了。这里生产1:1复刻正品Labubu的“祖国版”,也被称为Labubu“高仿高品质”款。
唐明的皮包业务客户主要来自东南亚等地区,因此在工厂投产之初,他便将产品销向了东南亚市场。起初,他只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并未对销售情况抱有过高期望。但现实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第一个月就卖出了上万只Labubu仿造品,客户都抢着要。
三个月后,唐明果断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投入生产。高峰期,该工厂一天运行12个小时以上。
短短半年时间,唐明生产的Labubu仿造品,利润就超过了经营近十年的皮包工厂一年的利润总额。
2024年后期,唐明发现,国内市场对Labubu的需求开始呈现火爆态势。于是他迅速调整战略,将精力投向国内市场。为了扩大市场覆盖面,他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开通了专门的“Labubu源头工厂”账号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不少国内客户的关注。
今年5、6月,唐明的工厂日产6000只Labubu仿造品,依旧供不应求。许多客户为了能够及时拿到货,纷纷排队等待,甚至不惜加钱抢购。他向记者透露,当时这两个月工厂的利润,相当于“赚两辆大奔”。
“勉强过活”
大约今年6月中下旬,唐明察觉到了明显变化——再也没有客户跟他抢着要Labubu仿造品了。
有着相同感受的,不止唐明一人。多家Labubu仿造品工厂的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下生意大不如前,客户数量锐减,同时不断压价。
几位从业者向记者分析,这背后有两大关键因素。其一,泡泡玛特改变了销售策略;其二,相关仿造品从业者数量急剧增加。
6月18日,泡泡玛特宣布上线Labubu预售,全线售罄,最长预售期排到了9月22日。同一天,泡泡玛特官方商城小程序多次弹出相关商品的补货通知,并在天猫官方旗舰店、抖音潮玩直播间等平台大量放货。
很快,二级市场上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以千岛App上的“前方高能”系列Labubu挂件为例,其成交均价自6月16日起应声“腰斩”,从前一日的2279.7元迅速跌至1181.3元。价格的暴跌瞬间点燃了市场的交易热情:该系列在17日前的日均成交量不足66个,17日激增至559个,到了18日成交量再度飙升近四倍,高达2531个。
这种市场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Labubu仿造品从业者。他们向记者表示,泡泡玛特销售策略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Labubu仿造品的销售,毕竟“人们对买到正品有了盼头”。
仿造品从业者数量的增多,也对伪造本身造成冲击。唐明举例,光是在他的工厂所在地,几乎一夜之间就冒出好几家Labubu仿造品工厂。这些新成立的工厂来源五花八门,有的原来是做五金的,有的是做衣服的,还有的是做鞋子的。
另一家Labubu仿造品工厂相关负责人阿丽也告诉记者,今年3、4月的时候,他们工厂所在的那一栋楼房里,只有他们一家Labubu仿造品工厂。可如今,楼上楼下至少有四五家,它们原来都是做衣服的。
越来越多的工厂涌入让竞争变得越发激烈。现在,阿丽更加主动出击,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媒体上发布“全天接单”的消息,还打上“低价”“最高品质”等标签来吸引客户。
唐明也加入了工厂营销部门的宣传工作,每天要发好几条与Labubu仿造品相关的信息,还不时挨个给老客户发信息、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有Labubu仿造品需求。他称自己“以前根本不用做这些”。
唐明说,现在每月仿造Labubu的盈利至少缩水了2/3,“也就是勉强过活吧”。
不想脱离
针对仿造Labubu行为的监管打击力度正在加大。
唐明的工厂位于广东东莞。据Labubu仿造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就在前段时间,东莞有的街镇开展了一次整治行动,带走了一些Labubu仿造从业者,这让不少同行心有余悸。
7月16日,东莞市塘厦镇官方公众号“印象塘厦”发布的一篇文章介绍,近期,塘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查涉嫌侵权Labubu的盗版行为。
海关也加大了查处力度,在多个口岸查获山寨版“Labubu”。在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1.1万批次、3867.5万件。其中,就包含广大网友关注的山寨“Labubu”。
近日,黄埔海关所属东莞长安海关关员在对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开展查验时,发现大量印有“POP MART”(泡泡玛特)、“Labubu”品牌标识的玩偶,现场关员初步判断涉嫌侵权。目前,案件已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置。
同样,据统计,近一年来,宁波海关累计查获60起侵犯泡泡玛特知识产权案件,扣留侵权货物118万余件。
北京知审律师事务所金杰律师最近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任何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复制、仿造Labubu独特形象的行为,即便存在细微改动,只要整体视觉效果近似,均构成著作权侵权。若商家侵权行为情节严重,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等,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等,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阿丽说:“现在最担心有人举报。”
然而,这些人依旧舍不得脱离这条灰色产业链,有的选择铤而走险。唐明、阿丽发给记者的视频显示,他们的车间、仓库里囤积着数以千计的山寨版Labubu。
8月22日,在泡泡玛特正式官宣mini版Labubu新品当天,就有从业者在社交平台上高调表示:mini版Labubu1:1复刻版开始接单预售。
(文中唐明、阿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