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在广州黄埔开幕。本届大湾区文投会聚焦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的六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的文化产融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南都湾财社记者会上了解到,本届文投会已吸引120多家投资机构、336家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面对面谈投资、谈交易更加活跃。

据了解,这是大湾区文投会第三年举办。在前两届大湾区文投会上,共有58个项目路演,最终28个项目在会上及会后一年内获得融资,转化率约达50%,一共实际融资超过95亿元。若以此数据计算,平均每个获投的文投会路演项目拿到约3.4亿元融资,可见该大会的“含金量”。
据大会开幕式上介绍,本届大会征集项目精准对应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六大领域,企业机构报名更加踊跃。到开幕式当天,有120多家投资机构、336家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其中资金管理规模超百亿的投资机构达到了14家。项目品质也更加突出,从全球、全国300多个报名项目中优选了65个项目,将在大会期间集中推荐。
“当前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主要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创意生产、文化智造、新型文化消费四大热点。”开幕式上,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发布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陶锋指出,这四大热点赛道分布于文化产业的消费层、供给层和技术层,正迎来全面发展新机遇。

根据报告,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正呈现出消费分层化、产业文化化、全链数智化、场景新兴化、市场全球化五大趋势。其中,“产业文化化”指的是制造业高端化释放出巨大文化创意需求,而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所在。
陶锋表示,大湾区制造体系的相对优势是生产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当前正从成本优势向质量与品牌优势转型,其竞争重点正从功能参数转向文化审美与品牌价值。在此趋势下,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正加速向时尚化、个性化、场景化和定制化转变,企业更需要通过设计、符号与价值观构建产品认同,增强品牌吸引力。由此,文化因素将锚定产品设计的核心。
除瞄准上述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发力投资外,报告还分析了当前文化产业投资的三大方向,包括投内容、投技术、投平台。其中,内容热点细分领域包括影视、游戏、动漫、文旅、非遗IP等;技术热点细分领域包括文化垂类大模型、AI辅助创作智能体、AR/VR、智能消费终端等;平台热点细分领域包括垂类内容平台、智能推荐平台、跨境文化平台等。
大会现场,多位头部创投机构投资人表达了对参加本次文投会寻找好项目的期待。
“我这次来希望能投到3个好项目。”头部早期创投机构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曾投中泡泡玛特获得上万倍收益的创业工厂创始人麦刚也表示,非常期待在本届文投会期间跟创业者广泛交流,希望能找到优秀的企业项目投资。
而对于投资赛道,多位投资人都十分关注科技+文化,尤其是AI+文化的投资机会。“现在大家都很关注AI对于科技的影响力,但我同时觉得AI跟文化产业也是紧密相关。”麦刚说,“过去内容是由人来产生的,现在内容可以由AI来产生,这将对文化产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吴世春也表示,当前正在追踪AI、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硬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投资项目。“现在文化投资这个领域很多项目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项目,比如单纯的文化IP,而是有更多科技化赋能,以及分布在文化产业各个链条上的多元化趋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