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郝亚娟张漫游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又有村镇银行密集重组。11月26日,大连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解散的批复》,同意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解散,大连甘井子浦发村镇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业务、网点、人员及其他权利和义务将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承接。11月24日,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鹤山珠江村镇银行同时发布公告称,广州农商银行拟吸收合并两者,并改建设立为广州农商银行的分支机构。
根据企业警视通数据,2025年以来,已经批复解散的村镇银行数量共达到139家,批复合并的共61家;对比2024年同期,已经批复解散的村镇银行仅20家,批复合并的共11家。
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趋严、风险化解的背景下,村镇银行正经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深度调整。通过吸收合并、股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令行业逐步优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向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这一过程既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
四种重组方式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目前,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改制为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该方式将村镇银行业务纳入主发起行直接管理,有助于增强村镇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有效率地推进改革化险。第二种是多家村镇银行合并重组为一家。该方式需要多家村镇银行经营区域相邻相近,以便于进行合并重组和经营管理。第三种是村镇银行直接解散,实施市场化退出。该方式需要对存款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妥善安排,减少因退出给市场带来的波动。第四种是主发起行通过增持旗下村镇银行股份,来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和治理。该方式保持村镇银行独立经营的地位不变,对客户服务的影响最小。此外,在相关部门协调下,还出现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按照就近原则,收购其他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村镇银行。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前村镇银行批量退出市场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自身发展困境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叠加效应。村镇银行普遍面临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内在问题,同时受到利率下行、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滞后等多重外部压力。具体表现为不良资产占比高、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加之主发起行可能成为风险传导的重要节点,在监管趋严和风险化解的背景下,“减量提质”成为必然选择。
薛洪言认为,对于吸收合并村镇银行的银行而言,实现整合后的协同发展关键在于推行“支行化”管理,使村镇银行从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到合规运营与主发起行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推广优质资产和高效管理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延伸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并创新适合本地的金融产品,从而提升整体效益。实践证明,通过有效整合可以实现协同效应。
聚焦“精而专”发展新定位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5》印证了行业转型趋势。报告显示,农村中小银行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省一策”加快农信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和问题导向,有序推进改革落地见效。截至2025年8月末,已有11家省级联社完成省级法人机构组建,其中,浙江、山西、广西、四川、江西、江苏6省份采用联合银行模式挂牌开业;辽宁、海南、河南、内蒙古、吉林5省份采用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模式挂牌开业。村镇银行方面,通过吸收合并、股权收购、直接解散三种模式推进结构性重组,实现减量提质与风险出清。2024年共减少村镇银行99家,占全年银行机构减少总量的近50%,重组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农村中小银行聚焦内涵式发展,通过深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人才与科技支撑、推进网点轻型化智能化转型、筑牢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稳步探索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薛洪言认为,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村镇银行的定位将从“散而弱”向“精而专”转型,更加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将资源集中于涉农产业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优质客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标本兼治,从源头上理顺股权结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强科技赋能以提高经营效率,并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避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转而通过差异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深化产融协同实现高质量增长。
董希淼建议,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速度将加快,村镇银行数量将逐步减少。下一步,应对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出台指导性意见,引导村镇银行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化解风险,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兼并重组并不是“一招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中小银行,应重视中小银行作用,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在非市场化的过度下沉中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金融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中小银行包括差别化的监管规则、税收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对投资、管理村镇银行意愿较强、措施到位、风险化解成效显著的城商行、农商行,应给予一定的激励。
(编辑:杨井鑫审核:何莎莎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