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7 13:55:08 股吧网页版
前云鲸联创做割草机器人,一年融资四轮,明年要冲刺10万台 | 硬氪专访
来源:36氪

  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来牟可能是今年割草机器人赛道,融资最频繁的新公司。

  硬氪独家获悉,来牟科技近日已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由九合创投领投,清波基金、兴富资本、正景资本跟投。这也是自2025年以来公司完成第四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Maple Pledge枫承资本长期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它具备投资人中意的各个要素:创始人是前云鲸联创、连续创业者、工程师出身;产品技术门槛高;面向海外市场。

  它入场时机稍晚,但恰到好处。2022年来牟成立时,割草机器人赛道开始升温,Mammotion库犸科技、未岚大陆这样后期的头部品牌刚开始小批量出货。来牟避开欧洲战场,抓住时间窗口,在美国有了初步积累。

  当下,头部品牌主要争夺的还是欧洲市场。来牟科技CEO高望书告诉硬氪,在庭院品类里,欧洲现有割草机器人的渗透率为美国的5倍,这一现象与“其他品类美国市场规模超过欧洲”的常规情况截然相反。

  这个错位的数据背后,或许是智能割草机赛道最关键的增量密码。北美,这个拥有超8000万个私人庭院的市场,才刚刚掀开增长的序幕。

  北美的机器人割草机渗透率始终很低,原因在于:这里草坪面积不一、植被多样且环境复杂,所以很多草坪还在用汽油驱动的割草车修剪。因而,大经销商对智能割草机器人持观望态度。

  正因如此,智能割草机器人公司一旦能拿下北美这群用户,也就建立起极难攻破的堡垒。后入者很难再动摇他们的忠诚度。

  来牟也走到关键路口。今年下半年开始,尽管庭院赛道投资热度未减,但市场窗口期正在加速收窄。在北美市场能否迅速起量,关系这家公司未来的命运。

  我们和来牟创始人高望书聊了聊北美市场,未来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以下是硬氪同高望书的对谈实录,内容经编辑:

  瞄准郊区中产的大草坪

  硬氪:目前来看,欧洲用户的品类与品牌心智已初步成型。相比之下,北美市场处于哪个阶段?

  高望书:今年9月,我们团队在美国呆了一个多月进行市场调研,做了100多个小时的用户访谈。可以说,美国仍处于培育阶段,用户对产品形态和功能的认知尚未成熟。因此,企业如何能以更低成本实现用户教育是一种关键能力。

  产品必须让用户一眼就能理解其价值,直观地感受到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觉得要做出好产品,最重要的是了解目标群体的文化背景,理解用户的底层需求,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跟用户聊天。

  每个用户提出的诉求不同,在沟通过程中,企业会接收到大量具体需求、掺杂着许多噪音,用户的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与场景局限性,样本量小、偏差显著,容易导致产品定义偏离本质。

  Lymow One割草机器人(图片/企业)

  硬氪: 你们发现美国有什么机会?

  高望书:老实讲,之前来牟融资比较难、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是在做一个非共识产品。即使是现在,投资人依然会问,“既然大场景这么有机会,为什么头部企业不做?”

  我们结合公开数据与市场分析发现,美国市场中有接近一半的潜在用户其使用场景为千平以上的大草坪,在欧洲这一比例则不到三分之一。正是这群用户展现出最强的购买意愿。

  由于维护大草坪是一项极其繁琐的体力劳动,庭院面积越大,用户痛点就越强烈,因此他们为解决方案付费的意愿也最为明确。

  硬氪:对这批用户而言,驱动他们从传统的割草工具转换到智能机器人方案,核心的决策动机是什么?

  高望书:ROI(投资回报率),他会计算购买这个东西划不划算。反而越注重ROI的用户,更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这也是一个很反直觉的认知。

  很多人会默认,2000美金以上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多只面向高端人群,但实际情况是,这个价格在美国市场的定位并非难以支付。相比房车、泳池、游艇等奢侈品,它的购置成本更低,能够解决人工割草的这一最大痛点,本质是高效的人工替代工具,对高频使用场景的用户极具吸引力。

  真正决定购买意愿的,是场景需求强度与使用成本。比如美国西海岸的顶级富人区,这类区域的富人即便有草坪,也多为小面积,对大场景产品的需求本就不高,用户一顿饭钱就能支付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人工割草费用。因此对他们来说,割草称不上 “痛点”。

  我们的核心目标用户,其实是住在郊区、拥有千平以上大草坪的中产群体。

  硬氪:这类用户画像有何独特性?

  高望书:这是一个体量庞大但常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多为通勤上班族,居住在郊区低密度社区,一个小区仅七八户、十余户,每户都有前后大草坪,人工割草成本极高、单次费用超100美元。

  即便购买了骑乘式割草机,用户需要自己操作消耗时间精力,且遇到坑洼的地面、或者20度以上的坡(普通的骑乘式割草机有翻车风险),还要额外购买手推式割草机来补齐。

  目前,美国每年的骑乘式割草机的销量高达250万台,这一数据也印证了大草坪场景的刚性需求。通过精准切入郊区中产人群,其需求强度与ROI感知度,构成了我们产品的直接购买力。

  复杂地形通过性问题(图源/企业)

  硬氪:其需求反映到具体的产品性能上,他们会更关注哪些维度?

  高望书:耐用性。耐用性和ROI是成正比的,耐用性越高,用户在购买决策时越容易感知其长期价值,从而更倾向于选择来牟的产品。

  硬氪:你们怎么发现他们的需求?

  高望书:这类差异背后,我们要对用户痛点和文化习惯做深层次洞察。

  首先是更多的数据。通过定量验证的方式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到那个共性的核心痛点、量化强度。充足的数据结果能够有效避免被零散的个体诉求误导,保证在确定产品研发和迭代优先级时,做出客观且实际的判断。

  第二,是对用户文化形态的深度理解,懂得目标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开什么车、拥有怎样的庭院、周末劳作的习惯及其所承载的生活方式观念。这些理解要在沉浸式观察的长期积累中才能获得。

  比如对机器声音的敏感,欧洲和北美就不同。在欧洲,由于庭院面积普遍较小,静音确实是刚需;但在北美地区,草坪大,远处声音已几乎不可闻。

  硬氪:哪些声音或诉求会进入到产品迭代的环节?

  高望书:比如识别能力。产品识别功能的优化有明显的“数据积累依赖”特性,初期我们只能通过人工布置场景来训练模型,覆盖场景有限。随着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增多,提供了更丰富的真实场景数据,模型识别精度与适配能力也能持续提升。

  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捷径,需要长期投入去沉淀。它是一套系统性工程,不只是单个环节的技术难度。

  从业务问题监测、数据收集决策,到数据传输环节的合法合规实现,后续的数据清洗、核心要素提取,再确定解决方案,最终才能形成闭环反馈给到用户。

  可精准感知周围环境的空间状态(图源/企业)

  硬氪:美国线下渠道是什么情况?

  高望书:从美国市场特性来看,由于当前割草机器人的渗透率不足10%,用户认知度偏低,动销率有限,这使得Home Depot等大型KA渠道暂时没有布局这一品类的动力。

  对于这类大KA而言,通常品类渗透率要达到20%才会考虑引入,所以现阶段并非合适的切入时机。当下更应该做的是从线上和细分渠道入手,逐步培育市场和建立用户认知。

  白热化市场

  硬氪:今年的智能割草机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参与者之一,来牟在市场中有察觉到什么变化么?

  高望书:格局跟我们预判的基本一致,几大主力厂商为了抢占份额,都在重点角逐欧洲市场,并在1000欧以下的入门价格档展开激烈的价格战。

  来牟最大的优势在于入局时间很对,所以暂时还没被卷入头部的直接缠斗,这给了我们布局的机会。

  目前,来牟的主要市场仍然集中在北美。我们了解到一组关键数据,在庭院品类中,欧洲市场割草机器人的渗透率是美国的5倍,这与其他品类“美国市场规模超过欧洲”的常态相悖,这也足以说明,北美市场仍有迅猛增长的空间。

  当然,今年受限于量产节奏,因为团队规模、研发进度等历史因素,导致产品真正量产较晚,没能完全赶上今年的割草旺季,的确踩了一些坑。

  明年这种情况会明显改善。团队和供应链经过今年的磨合,已经理顺了流程,不会再犯节奏把控上的问题,能精准对接市场旺季需求。

  自研碎草直刀与双割草盘结构(图源/企业)

  硬氪: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厂商都是多SKU路线,来牟仍只有一款产品。

  高望书:大单品时代已经落幕,这个判断是明确的。多产品线布局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也会顺应这个趋势,但核心还是取决于团队资源储备情况。明年来牟会形成多SKU的产品矩阵、做进一步补全。

  最终的竞争核心,会聚焦到各条产品线的综合实力比拼,即每条产品线、哪款产品能否做到行业领先。

  硬氪:对用户来说,功能性拓展或者生态型产品矩阵是刚需么?

  高望书:功能扩展能成为刚需的关键在于,能否替代用户的痛点场景。只要精准击中用户的高频困扰场景,就能让用户瞬间感知到产品价值,这时候它的刚需属性会完全凸显。

  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用户关注的不仅是实现了多少功能概念,更在于功能的落地质量。

  因此,对于做不做生态延展这件事,我们团队非常冷静。现阶段,来牟的重心仍然在讲割草、怎么解决识别问题、复杂地形通过性问题。这些在我看来,才是我们用户最痛的点。

  Lymow One割草机器人(图片/企业)

  硬氪:新公司还有机会吗?

  高望书:很难了。我认为来牟已经把最后一个生态位占上了。

  市场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期。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形态,我们已初步验证了方向的正确性,并获得了一部分种子用户的积极反馈。

  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来牟的核心策略依然是用精准的产品定义来打动用户,做出让用户第一眼就觉得“这东西靠谱”、并高度契合其思维模式的产品。

  第二阶段是用户体验的深度打磨与品牌夯实,目标是让用户形成“这个品牌确实好用”的认知。参考手机等高迭代行业的规律,产品口碑建立为一到两年周期。考虑到割草机品类特性及美国用户接受新信息相对较慢,预估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三到四年。

  到第三阶段,才会进入以供应链效率和渠道争夺为主导的成熟竞争。届时,市场格局才会趋于稳定。

  明年我们将冲刺10万台,预估在北美实现10个点以上的市占。到那个时候,才算真正意义上留在牌桌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