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冉黎黎报道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502.9亿元,同比增长1.9%。虽较1—9月回落1.3个百分点,但自8月以来累计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向改善。其中,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利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单月来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5%。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解读称,系受上年同期基数有所抬高、财务费用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关注了需求端,他认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比上月有所下降,内需不足是影响工业企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优质优价,并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利润基数平稳、价格因素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工业利润累计增速仍将保持正向改善,但受前期基数逐步抬升等因素制约,回升斜率可能趋于温和。

自今年8月份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9%,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2%,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
温彬指出,1—10月,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上涨1.9%,虽较1—9月回落1.3个百分点,但自8月以来累计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向改善。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5%。对于10月的数据,于卫宁指出,10月份,受上年同期基数有所抬高、财务费用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5%。温彬进一步指出,去年10月在费用成本下降带动下,利润当月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抬高了今年10月的同比对比基数,对当月增速形成统计性压制。
杨德龙对需求端进行了关注,他指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相比上月有所下降,反映出需求有所不足,“内需不足是影响工业企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近日印发。11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适配,就是消费品生产供给端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从产品设计开始就精准匹配多元消费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在质量、结构、效用等方面动态匹配。
“也就是说,老百姓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政策就引导鼓励企业琢磨什么、生产什么,以便广大消费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优质优价。推动供需总体适配能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谢远生表示。
《实施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到2030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谢远生介绍,《实施方案》聚焦供需错配的主要领域和堵点环节,提出5方面举措,包括拓展增量,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深挖存量,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给;细分市场,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场景赋能,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条件等。
分三大门类看,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123.3亿元,同比下降27.8%;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5050.3亿元,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7329.3亿元,增长9.5%。
值得注意的是,1—10月份,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利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于卫宁介绍,在原材料板块的化工、建材行业中,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7.7%、73.4%、19.1%,分别高于所在大类行业平均水平76.7个、78.8个、24.5个百分点;在化纤、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中,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再生橡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1.2%、15.4%,分别高于所在大类行业平均水平58.3个、20.4个百分点。
另外,装备制造业利润较快增长。于卫宁介绍,1—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8%,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达38.5%,较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结构持续优化。
从行业看,1—10月份,装备制造业的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行业利润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32.0%、12.8%;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7.0%、6.2%、5.0%。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效益增势良好。1—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智能电子制造发展向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16.1%、114.9%;半导体制造效益增长较快,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9.2%、86.0%、17.4%;精密仪器制造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光学仪器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8.2%、14.1%。
杨德龙指出,高技术制造业等增速较高,是工业生产的亮点,而一些传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正通过反“内卷”、去产能等方式改善传统行业状况,效果还需时间体现。
展望下一阶段,温彬指出,从趋势来看,去年11月利润增速仍处负区间、12月由负转正,使今年11-12月的利润同比基数总体保持在温和水平。同时,今年以来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价格端对利润的拖累明显弱化。在利润基数平稳、价格因素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工业利润累计增速仍将保持正向改善,但受前期基数逐步抬升等因素制约,回升斜率可能趋于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