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2025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中,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围绕“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作分享。他表示,“十五五”期间要实现每年6%的合理消费增长目标,必须采用非常规手段——发放万亿元级消费补贴、推动十万亿元国有股权划转社保,以及借助资本市场再增约百万亿元市值带来的财富效应,来提振中国消费。
“一旦激活了14亿人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消费会成为另外一个全球竞争力。”
滕泰指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投资严重过剩,许多地方过去几年投入巨大,但在特色小镇、公路、厂房等项目上出现了“没人居住、没有车辆、产品卖不动”等现象,使得投资无法转化为有效产出。他特别提到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14个省份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该省自身GDP,这意味着“每一块钱的投资还产生不了一块钱的GDP”。
他认为,过去投资过剩,未来应接受投资低增长甚至个别年份负增长的现实,谨慎降低投资增速。他强调,应继续扩大以人工智能和算力为代表的有效投资,以应对国际竞争;同时大力减少低效或无效投资。
“每年省出10万亿元左右的低效无效投资,把它转成居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真正实现消费增长,滕泰提出至少需要三个“非常规”措施。
首先是出台万亿规模的消费补贴。他认为,过去1500亿和3000亿规模的以旧换新补贴对消费的拉动有限。他认为补贴规模应超过1万亿元,并以通用消费券的方式发放,既保证花得出去,又能惠及餐饮、旅游、服务等广泛行业。
“把万亿消费补贴直接变成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一万亿收入补贴可以带来三万亿以上总需求增长,带动两到三个百分点的GDP增速,将极大缓解中国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二,将10万亿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此前中央层面将1.68万亿元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试点,意味着路径已跑通。滕泰表示,如果继续将国有资产以一定比例划入社保基金,可以显著提升农村老人和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水平,“比如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从200元提高到500到600元甚至更多”,从而增强消费能力和信心。
他补充提到,中国拥有超过100万亿元国有资产,土地和矿山净资产累计超过300万亿元。若能运用更大比例的国有资产扩大民生和支持社保,一定能够畅通经济循环繁荣消费。
第三,利用百万亿的财富效应来提振消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刚突破100万亿元。滕泰假设,若到2030年资本市场市值达到GDP的140%,则市值可能达到200万亿至250万亿元,比当前增加100万亿元。他提到,“十四五”期间居民储蓄从90多万亿元增长到162万亿元,如果未来有三五十万亿元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就可能支撑这一扩张。
在他看来,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增长模式是银行信贷驱动房地产、驱动基建、驱动厂房设备投资,跟资本市场没有关系,甚至以资本市场牺牲投资者回报为代价。但如果未来增长以企业家创新驱动的话,不但跟资本市场市值息息相关,同时还跟资本市场的回报有关。
“提振消费不仅仅是扩大需求经济增长的手段,它也是我们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滕泰说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黄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