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中流击水”为题,聚焦当下一级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度变化。
大会汇聚了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太盟中国董事长邱中伟,前海方舟董事长靳海涛,上海国投副总裁许业荣,阳光电源产业投资总裁、阳电资本董事长解小勇,工银投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工银资本董事长陆胜东等多位行业重量级嘉宾;同时吸引了来自100多家国资、险资、AIC、上市公司及市场化母基金的出资人,以及超200家头部投资机构到场。
在节奏加快、格局调整的背景下,行业正在形成新的认知,更清晰地看见未来机会所在,并在新一轮周期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行业已迎来情绪与数据同步改善的阶段性拐点,但整体难以回到过去的高点,这是当前市场需要正视的现实。数据显示,国资已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资金力量,占比高达75%-80%,发挥着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同时,社保、AIC等长期资本的入场显著改善了市场流动性。杨晓磊指出,行业关注焦点正从"资金从哪里来"转向"资金投向哪里",产业背景深厚的CVC和能够提供流动性的并购基金正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创投行业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面临经济通缩和内需不足等挑战,但政策持续宽松推动股市回暖,为消费和投资信心提供支撑。展望2026年,他认为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和科技创新将形成多重驱动力,尤其是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应用端发展,将助力智能制造与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新旧经济交汇。结合历史经验,他判断当前市场处于牛市中期,基本面逐步改善,科技类行业仍有扩散空间,而智能制造的发展潜力和高ROE行业的成长,有望提高未来中国股市的回报中枢,为资本市场和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太盟中国董事长邱中伟主要分享了中国并购基金的市场机会与特点。中国并购基金以现金流为核心,强调运营管理能力,通过合理融资和企业改造实现稳健回报。在中美欧市场对比中,中国并购基金占比仍低,但潜力大,随着金融环境完善、并购贷款利率下降、企业代际传承需求增加以及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并购机会显著增多。最后他指出,并购基金对投资人能力、管理能力和交易能力要求高,但长期经验积累可以带来显著价值,未来中国并购基金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至国际平均水平。
上海国投副总裁许业荣介绍了上海国投在基金管理创新和战略资本运作方面的实践。他强调,要深刻理解和贯彻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因地制宜的发展和新型生产关系构建。围绕基金管理,上海国投已构建覆盖全层级、全产品、全周期的基金矩阵,为企业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在创新孵化方面,则通过高校、大院、大所、大企、大赛的“五大”体系,有组织地寻找科技前沿信号,支持早期科研和创业项目。通过投资赋能、生态构建和公益基金,上海国投致力于成为战略投资者、资源撬动者和全生态构建者,实现长期价值与战略主动。
工银投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胜东在会上详细介绍了AIC在科技创新与耐心资本方面的实践与思考。AIC作为国家重要银行系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和股权投资,累计投资逾4100亿,重点支持硬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将坚持长期、价值和战略投资,构建募投管退生态,与各类资本协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大会现场,投中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磊、前海方舟董事长靳海涛和火山石投资管理合伙人章苏阳,以及新书《中国风险投资史》作者、投中网总编辑董力瀚一同围绕中国创投的发展与行业观察,交流了对不同机构风格、行业偏见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解。他们从过去二十年的投资实践出发,分享了对市场、职业价值和信任的感受,同时也探讨了未来十年的行业与人际关系的可能变化。
本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还发布了“投中2025年度有限合伙人榜单”,其中包括“引导基金分榜单”“保险资金分榜单”“母基金分榜单”“最受关注分榜单”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并揭晓了“投中2025年度最佳国资投资机构TOP100榜单”。
与此同时,投中研究院联合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基于投中嘉川 CVSource的数据体系与行业调研成果,发布了《中国创投市场发展指数报告》。该报告每半年跟踪中国创投100发展指数、国资创投发展指数等核心分指数,以系统化、可量化的方式刻画市场趋势与行业波动,为机构洞察周期变化、制定策略方向提供权威参考,也为推动中国创投行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支点。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缪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