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广东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图为137届广交会现场。本报记者梁远浩摄
特约评论员熊夏柠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1月27日在广州召开。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紧要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广东要坚定不移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新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好门户枢纽,以深化对内开放拓展经济纵深,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强动力、拓空间。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五外联动”为牵引,广东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作出了重要贡献。11月28日,广东省“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据广东省商务厅介绍,“十四五”时期,广东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十四五”前四年,广东全省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6.5%,规模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2021年、2024年接连迈上8万亿元、9万亿元两个标志性大台阶。今年1—10月,全省进出口7.8万亿元、增长3.7%,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除了贸易成绩显著,广东的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布局更趋多元,新业态新动能增长强劲,进出口更加均衡。
以新业态新动能来讲,广东增长强劲。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44.1%,总量去年达到7462亿元、占全国比重近四成;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年均增长33.1%。成功培育2个万亿级(电子信息、现代轻工)、1个5000亿级(AI)、8个千亿级、5个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可见,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时有发生的背景下,虽然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广东在这种背景下及时有效地打造了国际外贸竞争的新优势。这种产业培育的前瞻性,既体现了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底座优势,也体现了广东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和发展,更是广东一直扎实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结果。
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这从外资机构近期的观点中可以明显看出,尽管美国市场的AI泡沫争议仍存,但我国股市却被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多家外资投行看好,他们近日均发表了对我国股市的看多观点,持续看好投资中国科技板块。
“十四五”期间,广东“一把手”招商工作扎实推进,持续打造“投资广东”品牌,举办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2025“投资广东”百场重点招商活动,这些招商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多个项目签约。广东也持续推进产业招商,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比如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现代汽车氢动力系统等。数据显示,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从16.8%回升至三成,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且,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积累了许多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广东应该用好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大使用外资力度。
“十五五”时期,广东将锚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总目标,紧扣坚定不移挑好大梁、全面推进强省建设的总任务,深入实施省委“1310”具体部署,集中力量办好广东的事,推动经济总量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