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万亿股时代的来临。
2008年春天,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新吕宋巷36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万钢。
36号门牌背后的建筑物,是一栋红檐绿瓦的三层小楼,这座小楼,是驻美中华总会馆的所在地,迎接过同盟会旧金山支部成立大会,也是致公党的诞生地。作为致公党新当选的主席,万钢来到旧金山,拜访一党故地,自在情理之中。
但除了民主党派负责人之外,万钢还有另外一层身份:科技部部长。同时,他也是汽车领域的专家,新能源汽车的忠实拥护者。早在2000年,万钢便上书国务院,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来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这促成了万钢行程中的另一个目的地——距离致公党诞生地50公里的特斯拉总部。在那里,他见到了马斯克,还乘驾了特斯拉刚刚推出的电动跑车Roadster,一片宾主尽欢的气氛。
乍看起来,万钢的拜访并不出奇,但一绘到底的蓝图,却自在规划工作者的心中。
如果没有一场汽车工业的革命,中国这个后发选手,恐怕再也无望超越前车。但幸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意味着变速箱和发动机可能被抛弃,汽车巨头用一百年筑起的技术壁垒,便不再关山难度;汽车列强们被拉回同一起跑线,同时等待发令枪响。
这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窗口,也给了汽车工业重构产业链的机会。在2020年,世界车企市值前十的队伍里,出现了三张中国面孔,而作为新能源体系中最难一环,居于动力中枢地位的动力电池,则同样锻造出一家世界级别的大公司:宁德时代(300750.SZ)。
2021年5月31日,宁德时代用5.98%的涨幅,告别了五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与终场哨同时到来的,是这家公司迈入万亿市值俱乐部的新起点。
01 探路
在万钢访美归来的第二年,中国政府启动了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式踏上了汽车产业的新能源之路。在当时,这个政策备受批评,成为了“政府资源错配”的标本。
但政府敢于出手补贴,显然有其考量。对一个起步产业进行扶持,这正是政府的功能所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在短期内很难与燃油车相比。想要推动它的产业化与技术进步,依靠政府在赛道上的饱和下注,是最可靠的办法。
用补贴催动市场,以市场造就产业规模,以产业规模的“大基数赛马”,筛出真正能打的产业链选手,成为技术进化的火种。其中固然会产生骗补、高负债、盲目扩张等行业乱象,但小瑕之间,却不掩产业与市场培育的本色。
在新能源之路上,不仅整车如此,动力电池的分赛道也同样如是,在跨团财团的支持下,中国并不是起步最早的选手。
在中国着手之前,日本的索尼、韩国的LG化学,早已在上世纪末便开始了锂电池的研究,在“锂电池之父”古德纳夫的成果基础上,索尼推出了世界第一款锂离子电池,LG则从消费电子电池切入,扩展到混动、纯电电池。
因此,中国以补贴砸赛道,以培育促发展的打法,其实正是在新竞赛中,对自身产业扶植的必需手段。而这种刺激政策也确实收到了实效,吸引了一批在相关领域有积累的创业者加入到这条赛道中来。
2011年,43岁的曾毓群正是这类创业者中的一员,不过,和那些靠改装整车骗补、曲线套利的投机者不同。他本就是锂电池领域中人。
在本世纪初,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电子产业的行业迁移,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建厂浪潮中,中国的锂电池配套工业随之起步,曾毓群与两位伙伴一起创立的ATL,凭借对持有的聚合物锂电池专利重大改进,率先解决锂电池充放电鼓气问题,在2004年成功拿下苹果iPod订单,成为产业链中一员。并最终与天津力神、比亚迪、比克并称为中国锂电四巨头。
2011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乍起,对于熟稔于产业的曾毓群而言,这显然构成了一个不错的创业机会。他与ATL研发副总黄世霖决定共同创业,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单独剥离,回到老家福建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
苹果对于产业链的管理水平,自然无需多言,这为脱胎于ATL的宁德时代,造就了一个一开始便迥然不同的起步点,让宁德时代得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被汽车大厂纳入自己的观察范畴,在这些大厂中,宝马成为了宁德时代的第一个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