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次登顶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在英伟达、微软两位老对手冲刺4万亿美元市值的前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苹果日前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已在苹果工作27年的老将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将于本月卸任首席运营官(COO),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退休。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苹果在动荡时期迎来重大管理层变革,可能会影响未来CEO人选走向。
记者梳理发现,除人事重大变革外,近日的苹果可谓一波三折,不但今年的股价表现落后于美股七姐妹中的大部分成员,还将面临核心人员跳槽、AI进展不及预期、欧盟监管处罚、关税成本等多重挑战。
苹果高层将迎“换帅潮”
据悉,Williams于1998年加入苹果,2015年出任COO,曾在1980年代供职于IBM,以打造年产能数亿台设备、整合全球数千家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闻名。作为库克一直以来的得力副手,他主导了Apple Watch的供应链管理与工程设计,并分管AppleCare客服业务。
长期以来,Williams都被视为苹果的核心决策者,多位分析人士表示,他的离职是苹果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事变动之一。在离职前,Williams将继续领导设计团队并负责健康项目。其职位将由运营高级副总裁萨比赫·汗(Sabih Khan)接任,而苹果设计团队将转为直接向首席执行官库克汇报。
Khan的任职被视为潜在CEO接班人的信号。资料显示,Khan于1995年加入苹果采购部门,之前曾在通用电气塑料集团担任工程师和技术主管。他拥有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以及纽约州北部伦斯勒理工学院。2019年,Khan进入苹果高管团队,出任运营高级副总裁,自那时起接管了供应链管理工作,涵盖采购与制造等环节。不过,据专注于苹果公司的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称,苹果公司内部已将硬件工程主管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推举为下一任CEO的候选人。
此外,Williams的离职还标志着苹果高管层正面临更迭的信号。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多数高管年龄相近,内部早已预期将迎来大规模交接。
AI相关进展一波三折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苹果公司的多事之秋。
首当其冲的是关税挑战,过去数月,苹果正将iPhone生产转向印度以规避关税,未来甚至还可能进一步转移产能,并在生产中引入机器人技术。
其次,苹果的发展AI也面临着困境。日前,有网友发现,苹果中国大陆官网移除了“Apple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介绍板块。以iPhone 16 Pro为例,之前苹果官网会在机型下方显著标注“为Apple智能预备好”,但是官网调整后已经删除了这些描述。WWDC会上,苹果宣布AI功能延后,甚至在股价上都没有引起较大的波动。
市场一度认为,由于在AI、造车等领域的落后和失败,苹果已错过了新时代的船票。日前,AI模型负责人庞若明被Meta高薪挖走,这对AI进展不及预期的苹果,无疑又是一次打击。同时,就欧盟以违反数字市场法案为由处以5亿欧元罚单提出上诉等监管压力也接踵而至。
不过,苹果也正在考虑通过外部合作和相关布局提升AI技术,比如使用Anthropic或OpenAI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新版本的Siri提供支持。此外,苹果也在考虑收购Perplexity AI。若收购计划成行,苹果将不仅可以直接获得AI技术团队,更可借助Perplexity在消费市场的基础,为后续AI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布局能否力挽狂澜?
“横盘已久”的股价反映着市场对苹果预期的挣扎,一边是依旧稳固的基本面:巨额的现金流和生态壁垒,一边是迟迟不见踪影的未来想象空间:AI业务的进展,多空力量交汇之下,苹果股价的表现在本次科技行情中显得有些不上不下。
事实上,苹果的核心业务并未受到AI的直接影响,主营业务营收增速虽有变化,但并无重大改变。尤其是iPhone,两年来在华销量更是首次实现季度增长。IDC最新数据也显示,苹果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全球PC出货量增长幅度在前五大厂商中位居第一。苹果该季度共出货620万台Mac,较去年同期的510万台增长21.4%,远超其他主要PC厂商。
热门的AI眼镜领域方面,苹果的布局正在全面加速。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公布了一张苹果Vision产品线的路线图,揭示了苹果在未来三年内对眼镜和头显设备的布局。
据该路线图显示,苹果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搭载M5处理器的Vision Pro,而在2027年,将推出主打拍摄、音频以及AI功能的智能眼镜“Vision Air”,以及更轻便的设计搭载iPhone处理器的头显设备。
从产业逻辑来看,AI技术的落地是需要依赖硬件和生态的。产业人士认为,长期来看,苹果具有iPhone、Apple Watch、HomePod、眼镜等主要硬件产品和优秀的生态及流量入口,在未来可能仍具备核心优势,不过对于苹果来说,虽然具备应用落地的优势,但早日让投资者看到其清晰的AI战略,提振市场信心,才是当下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