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亚马逊海外购进驻京东、海内外两大巨头深化供应链合作后,这个七月亚马逊在进口电商板块的业务更进一步。7月8日至12日,亚马逊上线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首个年度级夏日大促“海折节”。
除了赋能更多中国卖家走上跨境电商的出海之路,亚马逊的海外购则瞄准中国消费者。年中大促,亚马逊不想错过。据悉,亚马逊“海折节”期间,将有超过30000个国际品牌、200多万件海外商品上线,消费者不仅可享受全球零门槛包邮、海外好物最快2日达等多种购物体验,还有全新“进口超市”满足一站式日用品购物需求。
缘何加码进口电商?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海外购中国及亚马逊新加坡电商负责人李岩川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除了国内政策驱动、中国消费市场改善外,“海折节”本身也是亚马逊探索更好服务本地消费者的重要一步。在本土化上,亚马逊关注视频号、直播电商等新机遇,加速布局内容电商。
入局年中促销
亚马逊海外购“零门槛”全球包邮
无凑单、无复杂计算以及大促全周期无预售,亚马逊“海折节”有国内大促消费里熟悉的配方。海淘的“高成本”在物流,如何打出差异化?
去年“双11”前,国内头部电商平台都扩大了境外“包邮区”。2024年7月中旬,淘宝推出了“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9月,淘宝出海战略全面升级为“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去年10月底,京东全球售也进一步加大补贴投入力度,对海外多地包邮服务进行了升级。同时,京东全球售还新增了马来西亚、泰国两站“海外包邮区”,并在两地上线了独立站点。
随着国内电商的“包邮风”席卷全球,亚马逊“海折节”的一大重点,是突出了全球零门槛包邮、海外商品最快2日达的物流体验。“与顺丰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快了海外商品送达中国消费者的速度。宁波保税仓的配送时效也在今年5月同比提升超25%”,李岩川说。
而与国内电商平台相比,李岩川强调作为技术巨头的亚马逊,具备全球选品、价格与物流方面的综合优势,“亚马逊海外购希望将‘海折节’打造为中国海淘爱好者的年度消费节点,持续为他们提供更轻松、更便捷的跨境购物体验”。
覆盖母婴、食品、营养保健等热门进口品类,亚马逊海外购全新“进口超市”频道正式上线,上架商品与亚马逊海外站点同质同源。“我们的消费群体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同时其整体收入和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李岩川说,在地域分布上,过去几年跨境购物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而现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亚马逊海外购的购买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对母婴等品类,表现出了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投入程度。
国内消费市场复苏
全球电商巨头挖掘新增量
据麦肯锡2025年中国消费报告,中国消费者信心已趋于稳定,当前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有助于实现个人成就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教育、大健康及保健品以及旅游等行业均有稳健增长。而在国家层面,受惠于税率优惠等政策红利,以及清关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优化,进出口跨境电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土壤。
“当前,消费者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全球信息,这也包括如何选择他们日常使用的进口商品。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关注度和期待也在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未来进口商品市场还有更多机遇。”李岩川表示。
而深耕国内市场海淘一族生意的背后,是亚马逊挖掘全球新增量。去年“黑五”期间,亚马逊海外旗舰店正式入驻京东。今年2月,京东亚马逊海外官方旗舰店宣布,其商品总数正式突破百万大关,并上线50万款服饰鞋包新品,未来店铺还将保持每周新增10万款新品的速度持续更新。今年“618”大促期间,京东亚马逊海外官方旗舰店打破了自身店铺单日销量的历史纪录。
近年来,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调整在华战略,转向移动端及第三方平台合作。包括微信小程序运营以及入驻京东开店,都是以一种相对降低独立运营成本、专注选品及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轻资产”运营。一方面亚马逊加快与国内电商牵手、深化供应链合作,另一方面国内电商生意竞争白热化,为何选择与京东合作?李岩川强调,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与合作并存已是常态。
跨境电商“热战”不断,巨头们的比拼,或许不再是个人贴身肉搏,也是相互借力的“长期战”。而在国内品牌竞相出海布局的同时,海外品牌也希望更好在中国市场打开消费心智。放眼全球市场,才是未来品牌们出圈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