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继阿里巴巴江苏业务正式迁入南京阿里中心后,这座区域体量最大的互联网大厂园区即将迎来全面开园时刻。从去年的小米华东总部正式开园,到今年的南京阿里中心入驻启用,在南京建邺高新区,正意外地开出了一座更为震撼的产业发展“园外园”。为何产业巨头扎堆在南京建邺区“建园”?证券时报记者展开了实地调研。
“工程师”高地优化营商环境
“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呈现出的气质,很像小米的工程师文化,既逻辑缜密,又大胆创新,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去年5月,软件项目经理雪莹和同事们终于搬入了期待已久的小米南京科技园。就在开园的同一天,一场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出席的“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南京)同期举行了揭牌仪式。而今年的工程师训练营即将全面升级,预计覆盖6大城市10所高校,硬件工程师训练营也将首次开班。
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将工程师文化密码视为其核心发展动力,对建邺高新区来说,在这座工程师云集的产业高地上,敢于创新又缜密务实地优化营商环境,同样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于这一“园企携手、平地造城”的工程,阿里巴巴集团华东公司总经理李嘉平是重要的见证者:“我们最初办公地址是在新城科技园,那时候基本上很少见到人,但只用8年时间,我们整个集团的业务在南京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五六十家生态链企业集聚到建邺高新区,初步实现了我们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的目标,未来,我们期待能够继续以建邺高新为支点,基于数字经济这一重要产业发展契机,与南京开展更多的深层次合作。”
对于建邺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小米集团南京区域的负责人表示,当小米在建邺区打下华东总部第一根桩基时,区政府就成立了专班,短时间内明确了多项个性化“政策包”支持,这也让南京成为小米“二次创业”的最佳合伙人。
为支持小米打造硬核科技攻坚的“创新共同体”、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共同体”、产城人融合的“发展共同体”,从2017年正式签约落地,到2018年启动建设小米集团华东总部,手机部开启大规模南迁,到2023年互联网部分业务线迁入,汽车业务南迁战略全面启动,再到今年实验室集群提前建成,万人研发中心初具规模,建邺高新区始终保持“载体有效支撑、政策精准滴灌、专班跟踪推进”,以缜密又创新的“工程思维”,全程护航小米集团华东总部的每一步发展。
“大厂”为何能在这里爆款频出?
“小折叠在上市之后完全卖爆,到现在为止,下单之后的交付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并且小折叠手机32%的用户来自于iPhone用户的换机,有55%是女性用户。”这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对于小米MIX Flip小折叠手机市场首秀的总结,而这款一经上市即供不应求的爆款小折叠的主要技术研发正是出自南京团队,而由其最新研发的小米2025首款折叠屏旗舰MIX Flip2已于近日正式发布。
而随着南京金陵天地的盛大开业,南京阿里中心一期终于迎来全面开园,携手建邺高新区8年来,阿里巴巴多个业务板块深耕南京,阿里云已支持江苏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落地50多个场景解决方案;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业务服务全省超30余万家餐饮、零售、医药等商户,年度活跃骑手约30万,2016年至今,阿里在宁合作项目规模累计超过600亿元,涉及电商、跨境、物流、本地生活服务、科技、新零售等多个方面。
自2022年南京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建邺高新区南京数智城挂牌成立以来,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建设华为(长三角)盘古大模型行业应用基地,实验室与南京大数据集团、四大运营商、中通服、中软国际等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孵化出“人工智能+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城市安全”等多领域方案,并创新出“城市鸿蒙+电动自行车棚火灾防控”等100多个应用场景,方案及实践经验在武汉、长沙、深圳等地得到推广。
在建邺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这样的爆款产品并不只限于一众大厂,而究其背后原因,正如阿里、小米贴近选址成为行业默契,建邺高新区持续打造的产业链生态无疑是重要支撑。
链上协同,创新加速,截至目前,建邺高新区已集聚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超1800家,在数据资源侧、技术侧、服务侧等多领域形成数个企业集群,企业类型包括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应用、数字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等,覆盖数据产业上下游全链条,早先落地的小米集团华东总部已带动20多家生态链企业集聚建邺。
“第三增长曲线”正加速上扬
“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批复公告中对于建邺高新区这批新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的重要期待。
在“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上”,建邺高新区早已是先行者,仅过去5年,建邺高新区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跃升至600亿元,并形成了以“金融+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为主要业态,多个百亿元级产业赛道陆续成型。
比如,在医疗领域,去年底,由国家医保局与江苏省共同打造的省医保数据赋能实验室落地建邺高新区数智城,该实验室赋能“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场景被国家数据局确定为“全国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和“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是全国医保行业唯一的省级示范场景。而作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第一批重要成果,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8个核心应用场景和20个高质量数据集也于近日发布。
而针对“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建邺区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的启动大会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也已明确:集全区之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塑造产业发展的“第三增长曲线”。
聚力“数×智+”新突破,建邺区正以AI芯片、AI+金融、AI+交通、AI+健康、AI+气象、AI+传感为主攻方向,做强算料、算力、算法支撑,全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模法学院”。建邺将免费提供不少于3万平方米场所、不少于2000个工位的大模型开发者社区和“数商”孵化基地,并发放3000万元“模数券”,搭建基础大模型应用、公共数据流通等“绿色通道”,为数智企业全方位降低用数、用算、用模、用人的各类要素成本。到2027年,建邺有望带动辖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新增各类产业人才超10万人,建成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承载中心、最具吸引力的“三生融合”城市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