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7 22:08:50 股吧网页版
阿里宋刚:AI眼镜成下一个重要移动入口 是阿里AI TO C战略延伸
来源:财联社

K图 BABA_0

K图 09988_0

  AI眼镜行业爆发元年,阿里巴巴以最大的决心投身“百镜大战”,AI To C战略加速落地。

  7月26日,一年一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阿里发布了业界期待的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技术研发进展。据悉,该款AI眼镜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当前,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具备从模型、AI应用到AI硬件的完整业务链条。而此次重磅亮相的夸克AI眼镜是阿里自去年底整合AI To C业务之后推出的首款AI产品,是阿里在AI领域的又一次战略性下注,代表了其AI To C战略正从软件领域延伸至多形态硬件。

  “AI眼镜有可能会是未来想象力最大的一个入口。”WAIC2025期间,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表示。

  从最新披露的信息看,夸克AI眼镜具备通话、音乐、翻译、会议纪要等主流功能,更是在AI交互、佩戴、显示与影像、续航等方面实现突破——但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阿里用它重新定义了AI眼镜的新标准:一副真正意义上好戴好用的「超级眼镜」,是真正的随身超级助理,是一款全天候多场景可使用的智能终端,也是一副美观舒适的好眼镜。

  一副「超级眼镜」,同样也是真正的随身超级助理。

  在宋刚看来,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核心产品,将扮演人类另一双“眼睛”和“耳朵”。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AI眼镜将会催生个人数据量的急剧爆发,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阿里做AI眼镜,不仅解决行业面临的痛点,还希望将这款AI眼镜转变为用户的贴身助手以及连接未来的超级入口。

  宋刚表示,“我们入局AI眼镜不算太早,里面的玩家主要有初创企业、手机行业玩家、互联网科技企业三类。我们觉得它的重要性比较高,在阿里AI TO C的战略里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就切入进来。”

  但正如宋刚所说,选择入局AI眼镜,背后是阿里的能力支撑,从硬件到基础模型、应用模型到生态和用户能够形成自身的闭环。

  实际上,夸克AI眼镜可谓阿里AI能力与生态协同的集大成者。

  夸克AI眼镜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真正实现了从基础语音指令到自然对话系统的跨越,能听得清、听得懂、答得好。得益于夸克大语言模型的加持,通用问答、百科闲聊场景,都能轻松搞定;搭配多个超拟人音色,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在AI图像问答方面,基于技术创新,实现看得清、响应快、答得好,提升识别率和准确性;利用夸克多模态大模型结合百亿级的图片检索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对话环境,支持快问快答和专业讲解。

  “目前的AI眼镜,生态是目前最大的弊点。”宋刚坦言。

  为此,基于该款眼镜,阿里的做法是通过“自有生态构建+行业合作”,构建起覆盖搜索、导航、支付、商旅等垂直场景的AI能力矩阵。目前,夸克AI眼镜可支持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和阿里商旅的行程服务等丰富场景,未来还将持续探索AI眼镜在教育、健康、办公等更多场景的深度应用,实现突破AI眼镜当前面临的生态困境,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普及程度。

  宋刚认为,“现阶段谈卖点,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功能或某一个硬件规格上,因为那是到红海,大家已经同质化,才去比的东西。今天AI眼镜拿出来的卖点一定是基于场景的。”

  除了生态构建,与传统眼镜行业的深度整合也是AI眼镜突破用户体验瓶颈的关键。为此,阿里还将通过技术、渠道、服务及C2M定制能力的整合,重塑智能眼镜的产业价值链。

  去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表示: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人工智能在经历了飞速的技术迭代后,已经实现了从文本智能到多模态融合的范式迁移、从屏内智能到穿戴智能的转变。而AI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将会催生个人数据量的急剧爆发,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

  无疑,投身这一赛道的阿里巴巴,正在打开AI To C硬件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