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几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有什么不容错过的亮点,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展台上的夸克AI眼镜一定在榜。
阿里展台旁边围满了欲一睹“超级眼镜”真容的参展观众。毕竟,国内科技厂商小米(01810)、华为、雷鸟、Rokid、闪极都已经发布了相关产品,而极具生态优势的阿里,既然在AI眼镜赛道姗姗来迟,总要端上更丰盛的大餐。
况且,尽管入局晚,夸克AI眼镜却承载着阿里“全村”在 AI to C 赛道上的战略厚望。阿里副总裁、夸克CEO吴嘉透露,目前已有3000家品牌接入“眼镜货架”,预计年内SKU突破100万。
这也表明,夸克AI眼镜作为阿里AI to C的“入口”,阿里和夸克会为合作方提供AI眼镜“基础设施”:前面是海量品牌合作矩阵,后面是夸克和阿里生态;品牌方赚取产品利润,夸克和阿里收获用户及后续场景消费收益。
阿里重注
全球首款销量破300万台的AI眼镜——Meta Rayban卖爆后,有分析称,Meta的成功在于其AI眼镜背后强大的Meta生态,包括支持Meta自有的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直播、通过WhatsApp进行视频通话等。
阿里旗下从地图导航到线下支付等更全面的生态,此次也一并被整合进夸克AI眼镜,使其具有更强大功能。官方介绍称,夸克AI眼镜可以实现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相比功能比较单一的Meta Rayban眼镜(摄像、听歌、AI语音助手),夸克AI眼镜的功能成倍增加。
夸克为WAIC现场用户设定的典型应用场景是,当观众戴上这副仅重36克的钛框设备,抬头望向东方明珠,镜片内侧即刻浮现高德近眼导航箭头;视线锁定一杯拿铁,支付宝“看一眼”完成3秒付款;再扫一眼隔壁展台的同款手办,淘宝实时比价弹出历史低价曲线。
不难发现,包括调取钉钉名片、高德AR标尺及导航、飞猪订票、淘宝比价购物、素材自动剪辑15秒Vlog、未来开放意图识别接口等,凡是阿里生态有的,都可以试着用夸克AI眼镜“一键打通”。
而为了解决AI眼镜功能、重量和续航的“不可能三角”,阿里还推出了双电池换电,配备一个换电仓,确保眼镜能够全天候使用。
在消费者更看重的AI能力方面,夸克AI眼镜搭载通义千问1700亿参数端侧裁剪版语义理解大模型、夸克最新时延40毫秒以内“轻舟”推理引擎,用户可随时用语音“指挥”藏在镜框里的阿里及夸克AI。
看起来,夸克AI眼镜把所有品牌合作方的顾虑都提前想好了解决方案,只等AI眼镜大卖,助力阿里在AI to C赛道一举实现重大突破。
百密多疏
然而,百密总有一疏。
作为被阿里重注的“下一代人机交互感官中枢”,夸克AI眼镜通过穿戴连续性和多模态感知能力(如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实现AI对用户物理世界的无缝渗透,这与阿里CEO吴泳铭“从数字世界接管物理世界”的AI愿景高度契合。
但即便不考虑尚未验证的实际场景穿透力,支付、导航等功能仍需依赖手机端生态,也因此,夸克AI眼镜至少短期内无法实现“脱离手机”的独立体验,是手机的“共生”而非“替代”。
此外,夸克AI眼镜作为头部穿戴设备,天然覆盖办公、出行、购物等高粘性场景,可捕获80%人体感知输入,为阿里生态提供实时数据反馈闭环,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却是夸克AI眼镜绕不过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7月1日,《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效,《条例》要求“可识别个人身份的视频数据需在本地完成脱敏处理”。
夸克AI眼镜如何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个人数据不会被滥用,需要更多的信任背书。
量产方面,夸克尽管联合雷鸟等眼镜品牌优化C2M定制,解决传统产品“压鼻梁、镜腿粗”问题,但C2M定制模式提升佩戴舒适性的同时,却也极大增加了成本和交付周期。
根据规划,夸克AI眼镜标准版售价2999元,基本与成本持平,但较小米基础版眼镜1999元、Meta Rayban眼镜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143元)的定价,夸克AI眼镜需要给出消费者售价高约50%的购买理由。
或许也是意识到成本高企,夸克AI眼镜计划通过“标准版(语音交互)+高阶版(AR显示)”双版本策略覆盖不同价格带,并联合3000家品牌接入“眼镜货架”,年内SKU目标100万。
做大规模,当然有利于成本下降,但用户购买高价标准版的前提是产品的功能性和独特性,而夸克AI眼镜当下功能高度依赖阿里系应用,缺乏第三方开发者生态(如游戏、社交),可能相当程度上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存在感弱
作为阿里寄予厚望的AI to C“超级接口”,夸克AI眼镜的推出,让长期存在感弱的夸克成功刷屏,但如何启动“硬件普及-数据反哺-体验升级”的正向循环,夸克和吴嘉仍有很长的路走。
之前的6月份,随着高考来临,夸克App推出的免费高考大模型,流量倍增,夸克也因此被戏称为“靠高考每年火一个月”。7月22日,夸克App崩了,更冲上微博(WB/09898)热搜。
而流量和商业化的压力,正是夸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6月底,阿里发布2025财年年报,年报显示,截至2025财年末(2025年一季度),夸克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鳌头财经指出,2亿月活仅是2024年暑期峰值,夸克的日常月活远达不到这一数字。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夸克月活为1.5亿,豆包为1亿,DeepSeek为7700万。用户活跃度的波动反映出夸克高度依赖场景,比如高考填报志愿,但在日常使用场景上渗透率不足。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元宝、DeepSeek等AI应用的月活持续下降,元宝月活由3月4164万降至2256万,豆包月活则上升至1.31亿,两个月内月活增长1500万。
有分析指出,相较于DeepSeek、豆包等顶流,夸克试图整合AI搜索、工具、内容推荐等多重功能,但用户对其核心定位认知模糊。例如,夸克既被宣传为“AI全能助手”(覆盖搜索、创作、办公等),又被视为“高考志愿填报神器”等垂直工具,导致夸克品牌形象碎片化。
而在阿里AI生态中,夸克需同时服务于通义大模型的技术输出和C端用户发展需求,但实际应用中,夸克又常被存在感更强的钉钉(企业场景)、天猫精灵(家居场景)等产品分流注意力。也因此,尽管2023年就被阿里CEO吴泳铭钦点为阿里四大战略创新业务之一,但在生态协同的“夹层困境”下,夸克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相对较弱。
更让人郁闷的是,夸克零零后用户占比超50%,这本是好事,意味着夸克未来的上升空间和存续时间,但年轻群体对AI工具的需求更碎片化,更倾向于使用垂直类应用,如AI绘画用Midjourney、写作用Notion AI,而非单一平台。这让一直试图做加法的夸克“舅舅不疼、姥姥不爱”。
“我们不靠卖眼镜赚钱。”吴嘉表示,夸克AI眼镜真正的盈利点在于场景抽佣:每一单“眼镜比价”成交,阿里向商家收取2%技术服务费;每一次“看一眼支付”,支付宝抽取0.3%通道费。
此外,按照规划,夸克AI眼镜面向B端的“企业版”已启动内测,钉钉将把会议纪要、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打包,按席位年费制收费。据内部测算,三年生态GMV有望突破500亿元。
以夸克当下的“落地能力”,吴嘉真能通过不断的加法实现阿里AI to C宏大叙事的“战略雄心”吗?
至少在夸克AI眼镜换电技术发布第二天,闪极科技创始人、CEO张波就表示了异议。张波在朋友圈发文称:阿里的换电池设计和闪极新产品的设计撞车了,闪极3月份就申请了该专利,当时没有检索到有相关的类似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