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公司最新公布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总收入下降8%至513亿美元;可归属利润为90.2亿美元,高于上年的79亿美元,但调整后可归属利润同比下降26%至102亿美元,为2020财年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必和必拓宣布最终股息为每股0.60美元,全年股息1.10美元。该数据高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1.01美元,但仍创下了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Mike Henry)称,全球经济前景喜忧参半,“凭借多样化、规模大且生命周期长的资产组合、严格的低成本运营以及表现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必和必拓完全有能力穿越经济周期,持续创造长期价值,并提供稳定回报。”
从生产方面来看,必和必拓铜矿和铁矿石的产量均创下了新纪录,但二者对业绩的贡献区别显著。
铁矿石作为必和必拓规模最大的业务,在调整后总EBITDA中占比53%。2025财年,该业务创下了开采量纪录,年产量达2.9亿吨(100%权益基础),并维持了西澳铁矿在全球大规模铁矿中开采成本最低的地位。
但价格的疲软拖累铁矿石的最终贡献,受中国、印度等主要出口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2025财年铁矿石平均成交价格降至每湿公吨82.13美元,较2024财年下降19%。铁矿石调整后EBITDA较2024财年下降24%,为144亿美元。
不过,必和必拓加码押注的铜矿业务部分平衡了铁矿石造成的不利局面。2025财年,必和必拓铜矿年产量创下纪录,超过200万吨。其中,埃斯康迪达铜矿产量增长16%,斯宾塞铜矿(Spence)实现产量新高,南澳大利亚铜矿也在下半年创下纪录。
铜价方面,受2025上半年特朗普50%铜关税威胁影响,全球铜矿库存赶在关税下达前运往美国。在此导火索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一路高涨,直至5月底开始回调。铜矿石业务在调整后总EBITDA中占比45%,达123亿美元,较上财年上涨44%。
此外,必和必拓的煤矿业务调整后EBITDA较2024财年暴跌75%至仅6亿美元。另一项钾肥业务表现强劲,受印度和东南亚强劲需求影响,必和必拓的钾肥业务调整后EBITDA较上财年上涨45%至16亿美元。
在投资方面,必和必拓也显示出对铜矿的倾斜。必和必拓透露,在接下来的两个财年内,公司预计每年将投入110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和勘探工作,2028-2030财年,年均投入将降至100亿美元。
具体重点项目进展包括,加拿大的Jansen项目预计将在2027年中期出产第一批钾肥;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Escondida)的增长计划正处于优化阶段;南澳大利亚铜矿(Copper SA) 拟通过分阶段扩张实现产量翻倍;阿根廷的Vicua铜矿项目也正加速布局,为未来数十年开采奠定基础;西澳铁矿的中期目标则为实现年均超3.05亿吨的稳定产能。
韩慕睿提到,全球经济前景喜忧参半。受贸易政策变动影响,短期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至3%或略低于3%。
但他认为,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2025财年,中国的铜需求超出预期。铁矿石需求也依托中国强稳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活动而保持韧性。由于供应过剩,炼钢用煤价格有所降低,但中国的政策调整以及亚洲新增高炉产能,有望为市场提供支撑。钾肥市场则将受益于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对可持续农业的需求升级。
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必和必拓主要支柱产品包括铁矿石、铜、炼焦煤等。对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中国市场,过去的40多年里,必和必拓累计出口近30亿吨铁矿石和大量的炼焦煤、液化天然气、铜精矿、镍等资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