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第三方应用分发的时代在远去。
8月28日,百度(09888)旗下91助手官网发布公告称,“91助手”将于2025年9月27日23:59起全面停止所有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连接管理、文件传输、应用安装卸载、系统清理等功能。
遥想当年,91助手曾是中国手机应用下载的“代名词”。
2013年,91助手以19亿美元被百度并购,成为后者布局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如今却沦为数字时代的遗骸。91助手的谢幕,不仅是第三方应用分发时代终结的挽歌,更是百度并购史的伤疤样本。
百亿豪购落空
2007年,苹果(APPL)初代iPhone正式发布。
彼时,正在台湾一家ERP软件公司任职的熊俊发现,iPhone的电脑管理功能极为不便。为此,熊俊开发了一款名为“iPhone PC Suite”的工具,也即91手机助手的雏形。在这款工具放到威锋网(weiphone,国内著名苹果用户论坛)上后,异常火爆,到2007年11月,仅威锋网就积累了20万用户。
此时,恰逢网龙(00777)上市,网龙公司董事长刘德建的助理找到熊俊洽谈,网龙提出以10万元的价格收购“iPhone PC Suite”,并邀请熊俊加入网龙。
2007年12月17日,熊俊正式入职网龙。不出两月,熊俊便带领团队推出91助手1.0版本。网龙对91团队给予了最大的自由,2008年5月,91助手用户量已经达到60万。到2009年,91手机助手更是几乎占据了国内手机助手90%市场。可好景不长,2009年底,91助手团队和网龙高管沉淀的矛盾开始激化,并导致熊俊2010年4月辞职。
但熊俊的出走并不代表91助手走向下坡,相反,91助手反而快速爬坡。
2010年6月,轰动全球的iPhone 4发布,智能手机开启井喷。众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加速从功能机投向智能机。2012年,91助手用户量迎来爆发,成功突破1亿,下载量超100亿次,成为国内最大的iOS“越狱”平台,称其为“移动互联网最早的流量入口”毫不为过。
2013年,正值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黎明期,应用分发被视为核心入口。百度创始人及CEO李彦宏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和根据地,宣布以19亿美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20亿元)收购91助手及网龙旗下子公司91无线,创下彼时中国互联网领域并购金额之最。
彼时,网龙的91助手、安卓市场两家应用分发平台分别为国内第一、第二大的应用分发平台。而百度也期望借此次收购巩固搜索地位,并为手机上的百度App导流。
收购91无线前,百度早已进入应用分发市场。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百度软件搜索、百度应用、百度移动应用、百度手机助手四款产品,全面向电脑端和移动端用户提供应用搜索、下载服务,这些产品与91助手、安卓市场等均被称为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2014年,是91助手最后的荣光。被收购后的91助手更名“百度91”,与百度手机助手、安卓市场进行整合;2014年,91助手市场份额最后一次超过50%,此后便一路下滑。
智能手机和应用生态的发展速度超乎李彦宏的预料。随着苹果强化建设App Store生态闭环,用户的“越狱”需求逐渐消失;同时,安卓系统收紧权限,华为、小米(01810)、OPPO、vivo等手机厂商自建应用商店崛起,第三方平台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更严峻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其自建应用商店直接屏蔽百度91等第三方手机应用下载产品,百度的超百亿元豪购与导流计划,效果可想而知。
外部近乎灭顶之灾外,内部整合同样步履维艰。百度虽吸收91助手的人才发展自有“百度手机助手”,却未给予91团队持续投入。2017年,百度关停91助手福州研发中心;2020年,又关停91无线的主体业务,彻底关闭91助手的分发渠道。
换句话说,91助手早已“死”在了2020年,如今不过是立了一道“墓志铭”。91助手的谢幕,是长江前浪,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浪淘沙。
百度付出天价,却未能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壁垒,91豪购终成业内笑谈。
并购毁誉参半
91助手的命运只是百度并购困局的缩影。在流量扩张的黄金阶段,并购成为百度快速占领市场的核心手段,在搜索主业之外,百度一直是并购牌桌上的“大玩家”。
2004年,百度5000万元收购hao123,在保留独立运营的同时嵌入搜索体系,以“导流+广告”模式持续盈利,成为PC时代现金牛。
2012年,百度控股爱奇艺(IQ),2013年合并PPS到爱奇艺中。十年间,百度投入超百亿元,通过内容采购与技术整合,爱奇艺最终于2023年实现年度盈利,付费会员破亿。
这些项目共性在于,要么本身具备稳定现金流,要么能与百度搜索主业强协同。除了hao123、爱奇艺(IQ)这样少有的成功案例外,百度在偏重运营的消费级市场,并购项目多不如意。
2011年,百度以3.06亿美元收购去哪儿网62.01%股权,这笔交易成为当时中国OTA(在线旅游)行业最大并购案。通过将去哪儿网的旅游搜索数据与自身搜索业务整合,百度在OTA垂直领域建立起初步竞争优势。截至2013年,去哪儿网在在线旅游市场份额已跃升至30%以上。
2013年8月,百度以1.6亿美元获得糯米网59%股权,次年1月完成全资收购并更名为百度糯米,与美团(03690)、大众点评等形成团购第一阵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宣布三年内追加200亿元投资,试图将百度糯米打造成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领域的超级入口。
这一时期,百度通过连续并购构建起“搜索 + 垂直领域”的流量矩阵,市值在2014年内股价突破200美元,印证了并购战略的阶段性成功。
2014年,百度糯米还早于美团(03690)推出百度外卖,成为最早进入外卖市场的互联网大厂之一。
但面对携程(TCOM)的渠道优势与飞猪背后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的平台资源,百度在去哪儿身上未能持续投入运营,战略上趋于保守,最终通过换股进入携程实现财务退出,丧失了在垂直领域的话语权。糯米网意图对抗合并后的美团点评,但缺乏地推基因与商户运营能力,最终边缘化后于2022年12月关闭。
百度外卖也因高层的战略摇摆、资源投入不足,缺乏线下地推和服务能力,配送体系也不如对手,最终于2017年以5亿美元贱卖给饿了么。
此外,诸如天空软件、更名百度音乐的千千静听、更名百度魔图的魔图精灵、积木热门视频、TrustGo等,均成为百度疯狂并购史的注脚和过客。
可以看出,百度并购的失败案例多集中于需要深度改造产业链、强运营壁垒的领域,暴露百度“ROI(投资回报率)思维”与产业互联网“慢工出细活”特性的根本冲突。
后互联网时代
2016年,成为百度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随着“All in AI”战略的提出,其并购方向开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与此同时,百度成立百度风投和百度资本,与投资并购部组成 "三叉戟" 投资架构,重点布局人工智能、AR/VR 等前沿领域。但这一年,百度接连遭遇“魏则西事件”“血友吧卖吧事件”和“竞价排名事件”,声誉一路跌至谷底。
2016年12月29日,百度以1亿元全资收购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靖携团队加盟百度。当时年纪不过25岁的“李叫兽”李靖,被任命为百度副总裁,也是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加入百度的“李叫兽”组建了广告创意部(AOD)。他曾言,“希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开发出帮助营销人洞察消费者行为,并启发创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彼时负面新闻缠身的百度,急需一次从内到外的重生。李彦宏整顿的方式之一是打击(竞价排名推广的)虚假信息和过度广告,着手布局信息流。“李叫兽”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百度完善信息流的广告平台。
而2017年,则成为百度AI并购的高潮年。
2月,百度9000万美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负责推进软硬件一体化战略,加速百度在智能交互领域的布局,11月便推出了搭载Project Flow系统的Raven H智能音箱;数月后,在2017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度秘事业部时任总经理景鲲宣布,百度将全资收购美国西雅图人工智能初创公司KITT.AI,该公司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百度语音助手的交互能力。这两起收购成为百度AI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
但李靖携团队加盟后,所创广告工具多项数据为负,2018年李靖从百度离职;渡鸦科技吕骋推出的高端音箱无人问津,最终也以离职收场。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采取了“投资+开源”的双线策略。
2018年7月,百度战略投资狮桥集团10亿元人民币,双方联合开发适用于公路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方案。这一时期的百度并购策略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特征,通过收购填补技术短板,再以开源平台扩大生态影响力。
此后,百度的并购活动更加聚焦于AI技术的场景落地。拖了近4年才完成的欢聚集团(JOYY)YY直播收购案,颇具代表性。虽然交易金额从最初协议的36亿美元缩水至21亿美元,百度同时收回了16亿美元托管资金,计划全部投入云及AI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瘦身换聚焦”的操作,折射出百度内部复盘后在战略执行上的灵活性,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发展核心技术,而非一味通过资金优势、试图通过并购快速解决市场趋势性变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
百度并购的起伏和“伤痕”,本质是PC流量逻辑在移动时代的失灵。
“百度擅长技术和流量,却短于供给和交易。”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在PC时代,通过控制hao123、去哪儿网等入口即可巩固搜索份额;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分散至超级App与智能手机系统,百度仍试图以“买入口”复制成功,由此陷入“高溢价买入、低效率整合”的不良循环怪圈。
战略定力缺失,则进一步加剧了百度当下的经营困境。
7月,李彦宏在百度Q2季度高管会上发言称,“不是所有的game百度都能去玩、都能赢”,要求“主动减少发力方向”,将资源集中于大模型、搜索、Robotaxi与云服务等主线。
李彦宏也反思,“为什么起大早赶晚集?因为我们不聚焦。”从O2O战略短期即弃,到自动驾驶路线从多传感器突转纯视觉,决策摇摆消耗了大量资源。
不过,百度的筹码最终还是收回到了AI身上。2025年Q2财报显示,包含智能云的AI新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包括百度智能云在内的AI新业务已成为百度“全村”希望。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将继续采取应用驱动的创新模式”的战略选择,确保百度的技术路线图能够抓住那些最具潜力的市场机遇。
李彦宏仍然想要永立潮头,但20多年手把红旗,也难免有91助手关停的“湿旗”。而伴随互联网PC时代向智能手机移动时代的变迁,再到当下向AI时代的演进,百度向哪儿去,他的判断与选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