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一事,引发新东方员工和网友的吐槽。一些员工表示无法与远在南极旅游的老板共情,称俞敏洪的行为是“凡尔赛”“无效鸡汤”。
11月20日,俞敏洪发文回应称,新东方允许员工吐槽是传统,并计划明年由公司支持,让基层优秀员工与优秀会员赴南极“看一看”。
从11月13日至今,俞敏洪仅在单个平台就发布了25条南极旅游视频,可见他对这次旅行十分兴奋。

俞敏洪发布多条南极视频(图片来源:俞敏洪抖音主页)
但对于俞敏洪而言,这不是一趟单纯的极地出游,更是一次工作考察。在18日发布的视频中,俞敏洪提到,新东方将会成立青少年探索中心,针对青少年的南极考察之旅也有望在明年冬天开启。
俞敏洪看中南极“研学”,背后正是快速增长的南极旅游市场。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2024—2025南极季(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中国到访南极游客数首次突破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地。
中国游客数破万
南极这块遥远的冰原大陆,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神秘。
根据IAATO的数据,1993—1994南极季,全球南极旅游人数还不足1万人次,而到了2024—2025南极季,通过登陆和非登陆方式到南极旅游的总人数已达约12万人次。其中,中国成为越来越稳定的南极旅游客源地。
数据显示,2008年时前往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还不足100人,而到了十年后的2017—2018南极季,中国就有超过8000人进入南极。
根据IAATO的数据,美国一直是南极旅游最大的客源地,其次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的游客也是南极常客。在2012—2013南极季,中国游客占总人次比例首次进入前五,此后一路上升,并连续三个南极季稳居第二。

2012—2019南极旅游前五大客源国及占总人次比例(数据来源:IAATO/中国经营网制表)
基于中国游客持续增长的热情,IAATO曾乐观预计,在2022年至2023年的南极旅游季,前往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将超过美国游客,中国将成为南极游的最大客源国。
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在随后两三年的时间里,南极的企鹅们并没能看到更多的中国面孔。直到2023—2024南极季,中国游客恢复到疫情前的80%,再次成为南极第三大客源地。再到最近的南极旅游季,中国游客数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再次成为第二大客源地。
3万元游南极
针对俞敏洪本次南极之旅,有网传消息称他所搭乘的夏古号邮轮最高入住价达148万元。但俞敏洪本人发文辟谣,表示不同的船和舱位价格不同,他乘坐的价格在20万—25万元之间,并非外界传言的148万元。
随着信息更加透明以及更多中国企业入局,南极旅游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2018年时,根据携程发布的《2018—2019中国人南极旅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去南极或南美+南极单人最高花费达到64万元,最低在5万元,人均花费11万元。
具体而言,根据旅游的交通方式、旅游天数和旅行路线不同,南极游的客单价相差甚远。从交通方式来说,全程乘坐邮轮越过德雷克海峡巡游南极,线路价格在5万元—20万元;如果从智利或阿根廷乘坐小型飞机飞往南极半岛,在半岛乘坐邮轮巡游,“空海联运”的线路价格在12万元—16万元;直接飞往南极点属于稀缺资源,价格一般在50万元以上。报告统计,2018年时近九成的中国游客选择乘坐邮轮前往南极,仅有1%中国游客直接飞往南极点。
2023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南极科学考察旅行项目,售价为9.98万元起,结果席位“秒空”,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今年中国国家地理的南极科学考察项目售价则为10.48万元—17.28万元,依旧火爆。

中国国家地理的南极科学考察项目航行路线图(图片来源:官方微信号)
事实上,热衷于去南极探险的最大人群是“有钱有闲”的中老年客群。报告显示,2018年前后,50到70岁有时间、有财富积累的银发族是南极游的主力客群,占比47%,而90后占比为23%。
虽然从整体价格而言,如今南极旅游客单价与7年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近些年社交平台上关于5万元南极游、3万元买邮轮“尾单”的帖子越来越多,也让很多年轻人看到了低价游南极的可能性。

根据众信旅游的说法,2024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年轻人也开始尝试极地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年轻人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年轻人在南极跟团游的比例可以达到30%”。
长期以来,南极旅游市场都被欧美旅游、邮轮公司垄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开抢蛋糕。中国的旅行社、商学院组织等开始从中国母港直接包船或切舱。有业内人士透露,平台上新增的有成交记录的南极旅游供应商增长了30%以上。
2024年9月,中国首个极地邮轮品牌66度探险邮轮官宣成立,自有邮轮“海神号”。不过目前该品牌只有北极产品,预计2027年起将开始全年自主运营南北极航线,培育自主运营团队。
不过,与其他旅游地不同的是,南极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需要特殊的保护。虽然前往南极旅游的门槛较高,且所有旅行社、邮轮企业以及前往南极的游客都要遵从IAATO制定的诸多行动指南,我国也曾于2017年就印发了《关于加强赴南极等生态脆弱地区旅游活动管理的意见》,但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势必将对南极产生影响。
在南极旅游越来越火热的当下,如何保护这块独一无二的冰雪大陆,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