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亿航智能公布了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5财年第一季度,亿航智能总收入为人民币2610万元,对比2024年第一季总收入为6170万元,同比下滑 58%;经营亏损为人民币8990万元,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人民币6,580万元;净亏损为人民币7840万元,对比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6340万元;毛利率为62.4%,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61.9%上升0.5个百分点,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60.7%提升1.7个百分点;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销售与交付数量为11架。
亿航智能首席财务官杨嘉宏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收入有所下滑,主要由于部分客户将采购计划安排在3月底首批运营合格证(OC)正式颁发之后。然而,我们很高兴看到,第二季度销售和交付正在增长和回升。尽管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紧张,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但公司经营并未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此外,在保持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地位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在美国以外的上市可能性。”
展望业绩,亿航智能表示,公司目前维持2025财年约9亿元人民币的年度收入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2025财年第一季期间,亿航智能亮点多多。EH216-S运营商获中国民航局颁发运营合格证,获批可开展商业运营。2025年3月28日,中国民航局(CAAC)向两家EH216-S运营商颁发了中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两家运营商分别为亿航智能的全资子公司亿航通航及亿航客户的运营公司合翼航空。获得运营合格证后,运营商可在其中国境内的指定运行基地使用EH216-S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开展商业化载人飞行服务。秉持“运行安全至上”的原则,EH216-S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营将分阶段开展——先隔离再融合,先空游再交通,先试点再扩张,先定向邀约乘客体验飞行再面向大众开放。
亿航智能新一代长航程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产品VT35,是VT30的升级版。目前,VT35的型号合格证(TC)申请已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受理。首架VT35试验机已生产下线,用于适航验证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全机全模态试飞。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发布VT35。
从生产基地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亿航智能正式启动了云浮生产基地的扩张与升级工作,将主工厂占地面积增加一倍至48,000平方米,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年产能提升至1,000架。合肥eVTOL生产基地规划方面,2025年2月,亿航智能宣布与江淮汽车及国先控股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合肥联合建设先进的eVTOL生产基地。该新基地将融合自动化、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加速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
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在当地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支持下,EH216-S分别于2025年2月在西班牙贝尼多姆市、3月在墨西哥顺利完成飞行演示,使亿航智能的全球飞行足迹拓展至19个国家。
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亿航智能在迈向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的道路上迎来了关键里程碑。中国民航局正式向EH216-S运营商颁发了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中国正式批准开展载人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的商业化飞行服务。与此同时,我们的新一代长航程复合翼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产品VT35,已进入到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这款机型将拓展我们的产品组合,EH216系列主要服务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未来VT35可支持更广泛的中长距离区域空中出行应用场景。”
“展望未来,亿航智能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商业化运营进程。我们有信心打造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并且持续保持我们的行业领先地位。”胡华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