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福特汽车公司披露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37美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为21亿美元,超出预期的19.1亿美元。
公司同时指出,美国对进口汽车以及钢铝征收的关税对今年业绩造成拖累,可能超出此前预期。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因关税遭受8亿美元冲击,预计全年关税成本将达到20亿美元,较之前预期有所上调。
一直以来,福特销售的80%的汽车都在美国生产,其在美国制造的汽车数量超过任何其他汽车制造商。《华尔街日报》指出,特朗普政府与日本、欧盟及韩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以及设定较低的15%汽车关税税率,使得福特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其将面临愈发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
具体来看,特朗普政府所达成的新贸易协议将汽车进口关税从25%降低至15%,叠加汽车零部件关税成本及进口铝材成本,像福特这样依赖本土生产的公司将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特朗普将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从25%提高至50%,使得供应商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福特,进一步加重了其成本压力。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福特的困境主要源自“特定因素”。因为福特F系列皮卡生产需要用到大量铝材,而铝材在美国的供应并不充足,这与钢材的采购有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福特的生产成本。
贝森特强调,政府希望与加拿大达成协议,解决铝材成本问题。
近年来,美国汽车制造商一直抱怨,由于外国竞争者享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更高的政府支持和宽松的监管,它们在全球市场上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早些时候表示,“几十年来,美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一直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面临的要么是关税,要么是贸易壁垒。”
博拉曾表示,“关税是政府可以用来实现公平竞争的工具。”
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出台,美国汽车制造商也开始感受到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托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通用、福特和斯泰兰蒂斯将大量制造能力转移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原本这些汽车和零部件可以享受免关税待遇,但在新的贸易政策下,它们同样面临着关税问题。尤其是福特,虽然其大部分汽车是在美国境内生产,但仍依赖大量进口零部件。
目前,福特和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正在等待与墨西哥的协议,墨西哥是美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国。
不过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仍然不可忽视。以福特、通用汽车和斯泰兰蒂斯为例,第二季度的关税支出分别为8亿美元、11亿美元和3.5亿美元。与之相比,特斯拉的关税成本相对较低,为2亿美元,原因在于其所有车辆都在美国境内生产,且大多数零部件来自北美。
另外,福特等公司认为,对日本和韩国的关税调降,也将变相影响公司竞争力。福特高管认为,对日韩15%的关税税率不足以促使竞争对手将生产迁回美国,特别是考虑到日本和韩国在劳动力成本、材料以及货币等方面的优势。福特还指出,其福特Escape SUV的生产成本比日本生产的丰田RAV4 SUV高出约5000美元。
美国的工会也表达了相似的立场。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明确表示,关税政策应当推动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本土建立生产基地,并聘用技术熟练的工会劳动力。UAW认为,制造汽车在美国之外的成本优势(如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更弱的货币)远远超过了15%的关税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