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7 05:08:00 股吧网页版
上半年跨国车企普遍业绩不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跨国车企纷纷发布财报,上半年业绩普遍下滑。在自身转型不力、外部风险高企的背景下,跨国车企业绩改善前景仍存较大挑战。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多数车企仍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寻求复苏。

  多数车企利润显著下滑

  最新财报显示,主要跨国车企今年上半年销售量持续低迷,在复苏之路上迎来利润剧跌的惨淡局面。

  宝马集团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营收总计676.8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0%;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降幅达到29.0%。

  大众集团二季度营业利润38亿欧元,同比下降29%。大众旗下的奥迪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25.7亿欧元,同比增长5.3%;营业利润10.87亿欧元,同比下滑45.2%。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财报显示,二季度,奔驰营收为331.5亿欧元,同比下跌9.8%;息税前利润同比下跌68.56%至12.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40.4亿欧元。

  美国通用汽车上半年营收911.41亿美元,同比微增0.2%,但净利润同比减少20.9%至46.8亿美元。二季度表现更为明显,净收入471.22亿美元,同比下降1.8%;净利润18.95亿美元,同比下滑35.4%。

  日系车企中,日产汽车在其第一财季(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出现亏损,净亏损1157亿日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日产汽车首次出现第一财季亏损的情况。

  关税因素大幅拉高成本

  车企业绩下滑的背后是技术转型高投入、贸易紧张引发的大额减记等因素。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上述因素仍将存在,令业绩改善的前景承压。

  美国三大车企都已报告了巨额的关税成本。福特汽车表示,该公司二季度为关税支付了8亿美元。通用汽车称关税支出为11亿美元。Stellantis集团表示,关税使该公司净利润减少了3.5亿美元。

  同时,福特还更新全年业绩指引,全年调整后息前利润将介于65亿美元至7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预计为35亿美元至45亿美元(含资本支出约90亿美元),包含净关税因素造成的20亿美元不利影响。

  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汽车都在本土生产,大部分零部件在北美采购。特斯拉表示,关税使汽车部门付出了2亿美元的成本。

  大众汽车集团在业绩展望中强调,其预测区间的下限是基于美国27.5%高关税在下半年持续实施的假设;而上限则对应关税降至10%的情形。大众坦言,“关于关税政策的后续发展及可能产生的反向效应,目前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由于上半年盈利能力因关税而大幅下滑,奥迪集团(旗下还包括宾利、兰博基尼和摩托车制造商杜卡迪)目前预计今年的营销回报率为5%至7%,而此前预期为7%至9%。

  中国市场复苏成关键

  就中国市场而言,多数跨国车企仍持续加强布局,力求通过智能化升级、发力混动技术等方式摆脱市场疲态,实现复苏。

  宝马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不佳,上半年销售317862辆,同比下滑15.5%,是全球各市场中降幅最大的。尽管如此,中国仍保持着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

  奥迪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8.76万辆,同比下滑10.2%,纯电动销量同比下滑23.5%,为7897辆。不过,中国仍然是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全球总销量的36%。

  福特在中国连续八个季度盈利,上半年的出口业务销量和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在电动化转型中进程较慢的跨国车企,正通过发力智能化寻求在中国市场复苏。例如,奥迪近日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今年7月,宝马中国宣布与Momenta打造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此前宝马就与多家中国科技巨头展开智能化合作。丰田、日产、大众等多家品牌均选择与Momenta牵手,引入其智能驾驶技术。

  与此同时,多家跨国车企正逐步加大“混动”“油电并行”战略。

  在放弃2030年全面纯电的战略目标后,沃尔沃在上海设计中心揭幕全新研发的SMA超级混动平台,并推出该架构首款车型——全新XC70,标志着这一北欧品牌正式进军超级混动领域。

  “近年来,插混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多个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增程式技术的发展速度虽然没那么快,但也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其接受度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施文韬此前表示:“这些因素促使我们针对不同动力系统进行技术投入和产品布局。”

  不过,也有在华业务被迫收缩的车企。奔驰表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区的低迷表现直接影响了2024年的业绩,其营收、利润、销量均呈下滑态势。在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了更实惠的国产电动车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