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禾赛科技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此前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在港完成双重上市。前不久,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HesaiGroup(禾赛科技)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禾赛科技计划发行不超过512362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今年5月,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这对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政策红利。禾赛科技或受益于此。”某业内专家表示,回港二次上市可以增强企业应对多元风险、单一市场监管不确定性的能力;同时,随着港股上市科企数量增加,行业聚集效应逐渐形成,也有助于科企价值重估。
头部激光雷达企业掀起赴港IPO热潮。8月26日,港交所公告显示,同在激光雷达赛道的图达通更新招股书。此前,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速腾聚创已于2024年1月登陆港交所。
出货量及收入快速增长
禾赛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先进的激光雷达产品。
在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净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人民币,下同)、18.77亿元、20.77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分别确认约80400台、222100台、501900台及195800台已出货激光雷达的收入。
8月15日,禾赛科技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禾赛科技实现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远超GAAP层面盈利转正目标。上半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47913台,同比增长276.2%,超越2024全年。其中,ADAS交付量为449651台,同比增长237.5%。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服务覆盖约50个国家及地区的ADAS及机器人市场的客户。根据第二季度财报,截至6月30日,禾赛科技已与24家国内外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第二季度及近期,禾赛再次斩获9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计划于2025至2026年陆续交付,核心客户包括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赋能机器人移动的最佳传感器,激光雷达在机器人领域正在迅速放量。二季度,禾赛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4.85万台,同比大幅增长743.6%。2025年前六个月,禾赛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9.83万台,同比增长692.9%,截至二季度末,禾赛JT系列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10万台。
根据盖世研究院2025年1月—6月激光雷达装机量数据,禾赛稳居ADAS领域主雷达出货量第一。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2025上半年中国机器人领域3D激光雷达出货量排行榜,禾赛位居机器人领域上半年3D激光雷达出货量第一。
打造创新性平台化架构
禾赛科技称,公司设计及制造激光雷达,以增强性能、质量及成本这三个要素,并利用ASIC路径(将数百甚至数千个分立部件整合并集成至一个或几个芯片中),为不同应用和行业的最佳平衡设定基准。
自2020年10月推出第一代自研芯片以来,目前,禾赛科技已成功发布四代自研芯片。禾赛科技的第四代自研芯片实现了激光雷达功能和性能的优化,整合了所有七个关键部件,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激光驱动器、TIA芯片、ADC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器。
创新性平台化架构是禾赛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资料显示,公司自2017年起引入平台级思维。公司的平台化不仅实现了每个系列内部的架构共享,还实现了不同产品系列之间的架构共享。例如,AT和ET产品系列中70%的零部件可以共享,显著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和研发成本,并通过设计的一致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根据禾赛科技,在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及ADAS渗透率不断增长的趋势下,OEM客户对激光雷达产品的需求也稳步增长。这对激光雷达供应商的交货及时性、成本效率和产品质量带来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自主制造能力成为另一大优势。公司主要量产工厂赫兹工厂于2023年9月投入运营。麦克斯韦全球研发智造中心于2023年12月开始试运营,主要专注于新产品设计、测试和校准。公司核心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100%。
在行业方面,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等相关产业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激光雷达行业快速发展。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收入由2020年的3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7.8%,并预计2029年将增加至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7%。中国的激光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已经大幅超越其他地区。
关于未来发展,禾赛科技称,公司业务目标是巩固本身目前在先进汽车市场提供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主导地位,并将领导地位延伸至新兴的机器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