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18日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芯片和科学法案》(“芯片法案”)的部分或全部资助款项转换为股权,以收购英特尔公司10%的股份。眼下,英特尔公司正面临大额亏损、技术落后等重大挑战。
若交易达成,美国联邦政府将成为这家芯片巨头的最大股东。
资本市场“坐过山车”
“特朗普想收购英特尔10%股权”的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立即作出反应。英特尔盘中一度跌逾5%。而上周,受相关收购传闻刺激,英特尔飙涨23%,创下自2月份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有分析认为,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折射出投资者对“国家资本入场”的双重心态:既期待政府输血带来的短期利好,又担忧自由市场原则被侵蚀。
按照英特尔当前1050亿美元市值计算,10%的股权价值约105亿美元,与其已获批的109亿美元《芯片法案》补助金额恰好匹配。
不过,白宫方面尚未最终确定具体持股比例,该计划能否落地仍存在变数。
特朗普的“特别关注”
特朗普政府对英特尔的“特别关注”早有端倪。
本月初,特朗普以“与中国关系过密”为由施压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辞职,转眼又在8月11日的白宫会晤中盛赞这位华裔高管“非常成功”。65岁的陈立武六个月前刚担任该职,肩负扭转公司颓势的重任。
研究机构CalBay Investments首席市场策略师克拉克·格拉宁批评道:“美国政府正在打中国牌,试图对这些公司的生产活动施加更多控制。这种背离‘自由市场’原则的做法值得警惕。”
事实上,“联邦政府入资干预企业”的模式正在美国多个关键领域蔓延。上个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以4亿美元入股美国稀土企业MP Materials,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其最大股东。此外,政府还在半导体领域推动与英伟达等企业的数十亿美元合作项目。
有白宫官员透露,未来可能将更多“芯片法案”补助资金以股权形式注入企业,但该设想尚未形成共识。
英特尔情况很糟糕?
作为拥有超50年历史的芯片巨头,英特尔近年来举步维艰,正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自去年年初以来,英特尔股价已下跌超过50%,成本不断膨胀,俄亥俄州新建的晶圆厂至今未能吸引到重要客户,其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竞争力更被广泛质疑。
有分析认为,政府注资或为其争取喘息空间,以重振其亏损的代工厂业务,但薄弱的产品路线图、新建工厂的客户短缺等根本性挑战仍需企业自身破解。
“美国政府出手拯救这家美国蓝筹公司,这可能意味着英特尔的竞争地位比任何人担心的都要糟糕得多。”英特尔股东大卫·瓦格纳表示。
业内人士也指出,当一家曾主导全球80%PC芯片市场的企业需要国家输血续命时,其技术路线的失误可能已难以用资本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