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傲男
8月14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物流”)发布2025年年度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总收入985.32亿元,同比增长14.1%;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3.4亿元,同比增长7.1%。
在快递物流行业“反内卷”的大环境下,京东物流正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网络布局降低运营成本、强化精细管理提高资源效率,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种以价值创造替代价格竞争的发展模式,不仅自身实现多个核心业务指标的稳健增长,更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员工保障固本时效升级拓局
2025年,快递物流行业低价竞争持续受到监管层关注。
7月8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制度规则,反对“内卷式”竞争。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
一位物流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行业价格战既没有模式创新,也不产生增量价值,只会扰乱行业价格体系,降低服务质量、伤害服务体验,最终只会导致多输局面。”
面对行业困境,京东物流拒绝随波逐流,而是通过员工保障、服务提升、技术投入和供应链深耕等差异化举措,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践行“反内卷”。
在员工保障方面,京东物流自创立之初就展现出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为快递员、运输司机、分拣员、打包员及全职骑手等全岗位一线员工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从制度层面为员工的生活与未来保驾护航。截至6月末,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总数已超66万人。
第二季度,京东物流开始招募和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业务。这一业务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京东物流的解决方案及服务范畴,还为现有的末端履约等运营环节带来协同效应和效率提升。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持续通过运力投入、运营提效等方式提升快递服务时效。今年上半年,京东快递新增投入散航直发运力127条,陆运直发运力35条,实现超2000个流向省内次晨达升级。通过优化节点,航空次日达、陆运次晨达、陆运次日达等时效产品持续提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技术创新驱动全链路提效供应链护城河持续加固
业绩增长离不开其长期聚焦前沿科技投用。
京东物流方面表示,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投入。截至6月末,公司拥有超过4700名专业研发人员,通过在自动化设备和AI等技术应用的持续研发和投入,实现从规划到仓储、分拣、运输和末端配送等全环节智能化应用。
其中,京东物流“超脑”作为智能决策中枢,正深度赋能供应链优化。具有行业属性的场景向来是京东物流探索的重点,两大商业化产品持续实现精准管控:数智时空平台“与图”整合多维数据,提升零售企业选址与营销效率;“京慧智能供应链平台”则专注于动态库存管理,为快消、汽车等行业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降低客户库存周转天数及临期商品风险。
“狼族”系列机器人则在仓储与配送环节实现硬科技突破。在智能仓储领域,上半年京东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使存储坪效提升4倍,数万SKU的仓库中最快秒级即可完成拣货,拣选准确率达99.99%。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物流将资源投入重心从市场补贴转向效能升级,通过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稳固人才基础,借助智能化基础设施重塑作业流程,聚焦各垂直领域构建服务壁垒。这一实践不仅体现在直接成本压缩,更通过服务质量提升强化客户黏性,打破行业“内卷式”困局,形成良性商业闭环。
供应链深耕是京东物流构建竞争壁垒的重要举措。公司通过全渠道“一盘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差异化和高标准的服务能力,在家电、服饰、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与多个头部客户深化合作。上半年,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到501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服务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超7万名,收入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14.7%。
京东物流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布局,加速推进“全球织网”计划。6月份,京东物流在沙特启动配送业务,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着力构建涵盖跨境运输、清关、本地运输等环节的时效快递服务能力。在海外仓储布局方面,上半年,公司在美国、英国、法国、波兰等国家新开多个海外仓。截至2025年6月末,海外仓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京东物流‘反内卷’,本质是依托其自身覆盖仓储、运输、配送、售后的一体化供应链规模与技术优势,将竞争从价格转向价值,既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巩固其作为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核心定位。”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