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付克友 黄博文
9月16日,京东品酒会。
刘强东系上围裙,站在聚光灯下,手持锅铲,烹制一道名为“黄狗猪头肉”的菜。
报出菜名,众人惊讶,因为很多人此前没听说过这道菜。为此,刘强东专门在现场讲述了这道菜的来历。
据传说,乾隆南巡期间,曾路过江苏宿迁,在一小饭馆中品尝一盘猪头肉后,赞叹不已。
因为店家名字叫“黄狗”,乾隆吟诗一首:黄狗猪头肉,酥鲜嫩烂香;宫中亦未有,海内应无双。从此,“黄狗猪头肉”名声大振,世代相传。
虽然“黄狗猪头肉”和狗无关,但奇怪的菜名依然让人浮想联翩:刘强东炒的这是一道什么“菜”?
这是一道“大菜”。
大在赛道。商业大佬的每次形象塑造,都不是随意为之,而有战略深意。公众记忆中的刘强东,曾穿着外卖服深入一线。如今他系上围裙以“大厨”身份掌勺进行直播,地点则选在了北京国际饭店这一国内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这哪里是炒菜,分明是吹响了京东进军酒旅的冲锋号。
回顾京东的发展路径,从最初的3C垂直电商起步,迅速扩张为全品类综合零售巨头,再到近年来强势切入外卖战场,重塑本地配送格局,而今又瞄准酒旅行业,显示出其力图打通“商品+服务”全域消费场景的决心。
在产业布局上,京东健康深耕互联网医疗,京东工业发力数智供应链,京东科技深入金融科技与AI(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京东产发则负责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每一步跨界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将其供应链核心能力在不同行业进行深化。
刘强东炒的这份“大菜”,将业务从商品延伸至服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从消费延伸至产业,不断拓宽产业链的边界与深度。
这是一道“长菜”。
今年上半年,京东以“百亿补贴”的方式,强势切入外卖领域。就在“淘美京”大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7月22日,京东首家“七鲜小厨”合营门店在北京东城区龙潭街道正式开业。
京东曾放出豪言:未来三年要在全国开出1万家七鲜小厨门店。同时还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每道菜立奖100万元保底分成,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无需付出开店资金、人力成本等,由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品控,以外卖、自提两种形式销售。
这时候,外界发现,京东外卖和其他平台有些不一样。这可能是餐饮外卖市场近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旨在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京东把餐饮外卖市场“拉长”了!
刘强东表示,希望大家花25元就能吃到米其林大厨水准的外卖,京东外卖要做正餐,还希望能让没做过菜的人,能做出米其林级别的菜。无疑,这一切都需要供应链的支撑。
不只是餐饮,京东酒旅的“创新”模式,同样围绕供应链展开。就在这次“京东品酒会”的前一周,京东与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锦江酒店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京东自6月18日宣布进军酒旅市场以来,首个全面战略合作的头部酒店集团。
接下来,京东计划将旗下“七鲜小厨”品牌植入酒店场景,同时将对标亚朵的新零售模式,卖枕头、卖香薰、卖床品,把住客的停留时间转化为消费机会,进而持续拉长供应链,获取更多利润。
这是一道“热菜”。
当刘强东煎煮猪头肉时,另一位企业家正在忍受“煎熬”。
最近几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网络大V罗永浩隔空论战,讨论的焦点是预制菜。
被贾国龙所避讳的“导火索”,刘强东提及时显得云淡风轻。直播现场,刘强东直言,9月上线的“黄狗猪头肉”是预制冷冻菜,等中央厨房在北京全部建成后,他会操纵机器人给大家现做。
值得一提的是,七鲜小厨的卖点是“现炒现做”,而如今,他有为预制菜“正名”的意愿。很多人不待见预制菜,视预制菜为洪水猛兽,刘强东却以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和“明厨亮灶”的承诺,来重塑价值认知。
刘强东还在直播中表示:平时喜欢在家做菜,只要回家都会给家人做菜。这很亲切,像个“邻家大哥”。
不管炒的是什么菜,刘强东明确表态“反内卷”,称京东酒旅不打价格战。而供应链优化,是他“反内卷”的战略武器。刘强东相信,京东能够将行业平均60%的毛利率压缩到20%,通过优化供应链来创造价值,解决从业者、消费者、平台三方利益的分配问题。
如果刘强东能做到这一点,善莫大焉。这或许可以看作是这盘“黄狗猪头肉”被炒“大”、炒“长”、炒“热”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