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官网近日披露,京东工业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书。
若此次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旗下第六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追溯可以发现,京东工业的前身是京东集团孵化布局的工业业务,2018年10月,成为JD.com的一级品类,在首页有了入口,正式进入核心主营业务范畴。
2020年8月,京东工业完成了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及CPE源峰资本跟投。同月,收购了苏州工品汇。
2020年10月,京东工业开始提供工业科技解决方案。
2021年1月,完成A-1轮融资。
2023年3月,完成B轮融资,总额3亿美元,对应估值67亿美元,是三年前的三倍。此轮融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大型资管集团M&G、全球私募巨头EQT旗下的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以及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
B轮融资完成后,京东工业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从服务范围来看,京东工业客户覆盖广泛,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二个月,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其中2025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客户包含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同时服务超26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在商品供给端,其合作的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约3万家,提供超4000万SKU的工业品,涵盖通用MRO、专业MRO、BOM商品等40多个类别,并拥有“惠象”等自有品牌,满足工业企业多元化采购需求。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京东工业近年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从2022年的14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3亿元人民币,2024年进一步增至204亿元,两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0.1%;从半年报数据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10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6亿元增长18.9%,增长势头稳健。
利润表现方面,京东工业已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录得净亏损13亿元;2023年成功实现盈利,净利润为480万元;2024年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增至7.6亿元。在短期业绩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利润为2.9亿元,2025年同期净利润增长至4.5亿元。
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在2024年仅为6.2%,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2%,数字化渗透率的提高预计将推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全行业数智化转型的趋势中,传统参与者或缺乏推动自身运营数字化的能力,而撮合型交易平台解决供应链系统性问题的领域知识通常也有限,京东工业具有引领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优势地位。
近日,京东工业发布了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 JoyIndus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