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5 13:31:10 股吧网页版
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下滑7.3%,大宝母公司在华押注二三线城市
来源:新京报

K图 KVUE_0]

  由强生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部门拆分而成的独立公司科赴(Kenvue),还没能走出业绩滑坡。5月2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科赴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净销售额37.4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38.94亿美元下滑3.93%;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1.2%。

  在评价业绩数据时,科赴全球首席执行官孟庭波(Thibaut Mongon)表示,“第一季度,团队在执行计划的同时,继续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市场和消费环境,接下来将致力于激发旗下品牌活力,同时保持敏捷和灵活,以加速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对于销售额下滑,科赴给出的解释则为“主要受亚洲市场去库存和美国地区战略性价格投资影响”。

  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成“包袱”,净销售额持续下滑

  科赴的前身为强生公司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部门,2023年5月,科赴于纽交所独立上市,正式成为一家独立的、专注于消费者健康的公司。2023年8月,强生公司宣布顺利完成分拆Johnson&Johnson和科赴的换股要约,科赴完全独立运营。

  按经营业务划分,科赴旗下主要拥有皮肤健康与美容、个人健康护理、基础健康三大板块,标志性品牌包括大宝、李施德林、露得清、城野医生等。

  图/科赴财报截图

  今年第一季度,其三大业务板块的净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跌幅最大,净销售额为9.77亿美元,同比减少7.3%。科赴在财报中指出,该业务的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了4.8%,“主要受到在美国实施战略性价格策略的影响,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业绩表现较为强劲”;个人健康护理业务的净销售额为16.6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6.98亿美元相比减少约1.8%;基础健康业务的净销售额则同比下滑3.9%至10.97亿美元。

  事实上,科赴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的疲态在此前便已显现。2024年,该公司实现净销售额154.55亿美元,同比微增0.1%;净利润10.3亿美元,同比下滑约38.1%。其中,皮肤健康与美容业务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3.2%至42.4亿美元。

  分地区来看,科赴在全球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市场——北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亚太以及拉丁美洲市场。其中,北美是该公司最大的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销售额18.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3亿美元;EMEA市场录得净销售额8.84亿美元,同比下滑2.3%;拉丁美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减少约12.6%至3.06亿美元;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净销售额为6.94亿美元,同比下滑9.4%。

  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押注二三线城市

  面对独立运营之后的业绩表现,科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寻找增长机会。去年2月,科赴表示将增加15%的广告费用,以提升公司旗下品牌的影响力;同年5月宣布预计全球裁员4%,部分节省的资金将用于重新投资公司品牌。

  进入2025年,科赴在人事方面的变革进一步提速,1月任命Penelope Giraud为皮肤健康和美容部门总裁,负责亚太和拉丁美洲市场,主要领导品牌组合的战略方向。彼时,Penelope Giraud表示,希望与团队一起制定战略,“促进品牌的进一步发展”。5月,该公司宣布由Amit Banati接替Paul Ruh成为公司首席财务官,任命于5月12日生效。

  据科赴披露的信息显示,Amit Banati在行业中拥有30年的金融和运营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宝洁等公司。“随着将科赴打造成一家独立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同时加强了商业和运营基础,现在正是首席财务官交接的好时机”,孟庭波对Amit Banati寄予厚望,“期待他利用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和业务转型经验,继续专注于加快科赴的盈利性增长,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市场,科赴不断加大投入。2023年年底,科赴宣布在华投资1.1亿元,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升级生产设施。据“科赴”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4月,其北京研发中心挂牌,旨在为旗下多个品牌的护肤产品提供研发、注册和医学支持等,同时将加速新品引入。

  在之前的财报会议中,科赴方面曾表示,将更换当前环境下明显处于困境的经销商,同时部署团队重新承担起与关键零售商谈判的责任,目的是“让品牌在中国二三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

  不难看出,中国市场正成为科赴扭转业绩局面的关键所在。在汇率及关税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该公司更新了2025年业绩预期——净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3%,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将出现同比下降,每股摊薄收益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李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