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预判:第一,从9月开始,车企会转向真正的销售——下半年发布的车型定价会更激进,毕竟要冲年底销量;第二,现在2026年新能源补贴政策还没出来,很多车企和销售渠道会渲染‘补贴退坡’的预期,这可能会在年底前刺激一波购车需求,新能源销量或许会有个小爆发。”近日,PChome首席执行官潘玮哲在《中国经营报》零观汽车“破局汽车智能化三部曲”2025成都车展特别访谈中表示。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此次成都车展有哪些新动作和新亮点?
潘玮哲:以这次成都车展来看,第一个亮点是集团化展出成为主流。比如鸿蒙智行,这次首次把尊界、享界、尚界、问界、智界五个“界” 系列都带到了成都,在 3 号馆设有 3000 平方米的展区,让很多原本只关注鸿蒙智行某一届的观众,在这里一次性看完五个“界” 的车型,体验非常好。
第二个亮点是前沿科技展示增多,不再只局限于新车发布,像人形机器人、钠离子电池等前沿科技也都有展示。
第三个亮点是新能源展区规模和车型数量双增长:今年新能源品牌展区面积比去年扩大40%,创历史新高;理想、蔚来这些原有品牌的展台规模也扩大了,车型还多了 —— 比如理想除了之前的 L 系和 MEGA,现在又加了 I 系车型。
另外,新车发布节奏也变快了:近期,小鹏发布了P7,蔚来、尚界也发布了新车,不到一周就能在车展看到实车,以前很多品牌会把发布会放在车展上,现在是“先发布、再展车”,效率高了不少。
《中国经营报》:从普通观众视角看,这次成都车展和以往相比,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潘玮哲:最直观的是品牌布局更集中了,看展更方便。以前有些品牌旗下四五个子品牌分散在不同展馆,想一次性看全很难,但今年不一样,还有些平时难见的车型也来了,比如小米带来了SU7、SU7 Ultra 和 YU7 三款车,展会期间人气特别高,上车体验的人排着队,这在门店里基本见不到。
《中国经营报》:对比半年前,你觉得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哪些更迭?过去消费者说的痛点有没有完善?
潘玮哲:最大的更迭是智能配置的覆盖率大幅提升。今年展馆里支持L2 及以上辅助驾驶的车型占比超过八成,以前只有新势力车型侧重这方面,传统燃油车基本跟不上,但现在八成以上的展示车型都有这个功能;而且 16 万元以下新车的智能座舱装机率也在涨。
我还和一些车企人员交流过,发现传统车企的合作思路也变了: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会有几家传统车企和国内顶尖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企业合作,可能会暂时放弃自研,直接用成熟方案,这能快速补齐传统车企的智能化短板。
至于消费者痛点,也有不少改善,例如越野车型,以前在“舒适”方面略显不够,现在靠新能源大电池和增程技术,也能做到“又硬派又舒适”了。
《中国经营报》:你从燃油车车主转为新能源汽车重度用户,中间的契机是什么?这6 年用新能源车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觉得“颠覆性”的体验?
潘玮哲:近5 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十分澎湃——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早期觉得它只是多了些屏幕和智能系统,中期关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类配置,到了今年,大部分新能源品牌都在强调辅助驾驶、AI,以及“人、车、生活”的融合。虽然我早期专注于科技数码领域,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逐渐深入到这个圈子里。
我以前是坚定的燃油车车主,2019 年才有了第一台新能源车理想 ONE,这个改变主要是因为两个燃油车无法满足的用车场景:
一是辅助驾驶—— 传统燃油车的蓄电池电压和电量低,撑不起大量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同时工作,而混动或纯电车型的电池能满足,这是我当时最需要的;二是停车等人时,新能源车不用启动发动机就能开空调,而燃油车在体验方面有些差距。
所以现在我日常开的基本都是新能源车,家里燃油车开得比较少了。要说“颠覆性”体验,除了辅助驾驶,还有语音交互。以前开燃油车调空调、调声音都要找按钮,现在新能源车直接喊 AI 助理就行。
而且辅助驾驶不只是“省劲”,还能救命。前段时间我开车,没注意到后方有车离得很近,打方向并线时,车辆感知系统发现了碰撞风险,直接把方向掰了回来,帮我躲过一次意外。
《中国经营报》:现在很多人关心“要不要为智能辅助驾驶买单”,你觉得不同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目前车企的辅助驾驶方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差异?
潘玮哲:我自己买车肯定优先选有辅助驾驶的,但不同消费者需求不一样。比如有些车企会推出减配智能配置的车型来降价格—— 不配激光雷达,只用视觉识别方案,成本下来了,但能力也弱了,像城区辅助驾驶、静态障碍识别这些功能,和高配车型差很多。
现在10 万元以内能买到的、辅助驾驶能用的车型还不多,即便有,厂商宣传时也未必说清楚配置差异,实际功能差距挺大。另外,辅助驾驶的付费模式也不一样:有的车企是买车就免费终生用,有的要单独买。
不过能明显感觉到,年轻消费者基本把辅助驾驶当“必选项”,车企也在顺应这个趋势,就连一些合资品牌汽车,也通过和华为乾崑展开技术合作,在中国市场部署了带有城区辅助驾驶的车型,虽然激光雷达位置和中国车企不一样,但高速、城区辅助驾驶能力都很好,说明它们也在适应中国市场。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还在往“更舒适、更安全”的方向走,不管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在慢慢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