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本报记者蒙敏莹见习记者黄子萃
盛夏时节,夏树苍翠、瓜果飘香,时令水果陆续上市,随着我市迟熟荔枝的悄悄离去,龙眼已登场亮相。
梧州市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梧州市水果品种丰富,果树种类主要有柑橘(砂糖橘、沃柑、贡柑、金秋砂糖橘、金葵蜜橘、沙田柚、蜜柚、甜橙、夏橙)、荔枝、龙眼、蕉类、李子、芒果、百香果、火龙果、枇杷、杨桃、柿子、葡萄、青梅、青枣等。
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88万亩,已形成了以特色砂糖橘为主导,荔枝、沃柑等为辅的水果优势品种产业结构布局。
推广良种强化品牌
梧州市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除了藤县江口荔枝、苍梧县沙头迟熟荔枝,明清时期的苍梧古凤荔枝也曾是荔枝中的上等佳品,新中国成立后,古凤荔枝更是成为梧州的当家品种,列广西之冠。如今,我市荔枝产业发展情况也有了新变化。
今年夏季,两广地区荔枝丰产,许多荔枝品种价格下降。但梧州市的藤县江口荔枝、苍梧县沙头迟熟荔枝,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上市时间比广东、广西其他荔枝生产区迟10天至15天,正由于这个“迟”的特征,错开了荔枝成熟上市的季度,不仅畅销市场,价格也相对较好。据苍梧县农业农村局统计,近3年以来,苍梧县荔枝销售供不应求,价格在每公斤6元至12元,当地的迟熟荔枝七成销往珠三角地区,三成销往北方地区。
苍梧县水果生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杨福新表示,针对销售渠道难打开、苍梧县水果文化品牌不强、荔枝品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近年来,苍梧县拓宽流通销售渠道,深入挖掘和提升苍梧水果文化,积极开展“苍梧迟熟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广荔枝“改低创高”工程,试点高接换种优质荔枝500亩,引进“仙进奉”等优质品种,将当地迟熟荔枝打造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示范点,提高产品的商品性,提高经济效益。
据了解,近年来,藤县也通过打造产业园、品质改造、强化品牌建设等举措,大力推动江口荔枝产业发展,让小荔枝“变身”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全国优秀荔枝产品、广西荔枝优良单株等称号,2016年更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荔枝种植效益同样得到提高。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全市的产业结构看,梧州部分早上市的黑叶荔、禾荔品种老化,且种植分布零散,果品质量和销售进入“瓶颈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果的需求。因此,在荔枝上市初期,品种和质量较好的外地荔枝更受市场欢迎。
今年7月3日,在龙圩区龙圩镇古凤村举办的首届荔枝节上,古凤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刘振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古凤村共种植荔枝有1000多亩,部分的古凤荔枝树栽种时间已长达上百年。但近年来,村里老树因为疏于管理,且树干太高,许多果农不愿上树采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凤荔枝产业的发展。“想要让‘古凤荔枝’重新叫响,不仅要提升品质,还要树立品牌。”刘振钊说,眼下,该村正在加快推进古凤荔枝“改低创高”工作,对劣质果树实行分步改造,大力推广良种种植,科学栽培和管理,使古凤荔枝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市农业部门积极扩大新品种引进筛选,加快名特优新品种推广,优化品种结构,以提升荔枝等水果品种的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水果产量、品质和效益实现同步提高。
加强管护提升品质
随着我国水果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水果产区和运输便利化的发展,水果供应市场品种日益丰富、产量日益增加,梧州市本土水果面临着冲击,梧州砂糖橘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广西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梧州市被列为砂糖橘的适宜区、优势产区和主栽区。近年来,梧州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砂糖橘,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至2020年,梧州市砂糖橘种植总面积约40万亩。
但近几年,随着广西的砂糖橘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总体价格低迷。有业内人士认为,砂糖橘价格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种植户的信心,部分种植户因此疏于对砂糖橘果树病虫害的防治,部分果园甚至出现失管、弃管现象。果树染病导致果品质量降低,这也是许多砂糖橘“不得价”的原因之一。但产品在市场上是按质论价,优质的砂糖橘依旧有市场。
梧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确保我市砂糖橘产业稳产保质,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抓好标准化技术推广和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并积极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保障柑橘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为果农推荐市场上优质、高产、价优的水果新品种,指导果农通过高位嫁接技术改良品种,促进品质提升,丰富水果种类,错开水果上市高峰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破解水果滞销难题。
推动名特优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持续发展,仍是我市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介绍,下一步,市农业部门将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效益,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和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水平,推动我市水果产业品种更丰富、品质更优,实现绿色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