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5 19:08:50 股吧网页版
天价“抢人”的Meta被曝弥漫“恐惧文化”!在职员工:近两年竞争压力明显加剧,淘汰率很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META_0

  在外高调以天价“抢人”的科技巨头Meta近日被前员工曝出公司内部弥漫“恐惧文化”。

  当地时间7月10日,据外媒报道,Meta前研究科学家布兰克沃特(Tijmen Blankevoort)发表长文,直指Meta内部存在严重的文化问题。

  他在文中表示,员工在绩效压力与裁员阴影中战战兢兢,“没有人想久留”。这番言论迅速在公司内部引发共鸣,也撕开了Meta内部长期积压的不满与焦虑。

  “Meta的‘内卷’名声在外,尤其是近两年来,同事间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Meta在职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透露,“公司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个人容错空间特别低,淘汰率很高。

  这并非Meta独有的故事,更像是当前硅谷的一个缩影。AI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同双刃剑,一方面让顶尖人才身价倍增,另一方面也在重塑着更广泛的就业市场格局。

  硅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Tom Zhang对每经记者指出,软件工程师行业正面临着“肉眼可见的巨大冲击”,当前市场更需要的应该是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同事间的压力明显加剧”

  当地时间7月10日,据外媒报道,Meta前研究科学家布兰克沃特发文称,Meta内部存在严重的文化问题,引发轩然大波。

  布兰克沃特在文中尖锐地指出,“在Meta的生成式AI部门,我还没见过一个真心喜欢这里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Meta是个好地方,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他进一步表示,Meta员工长期处于绩效评估和被解雇的恐惧中,缺乏安全感,严重打击了团队士气。

图片来源:布兰克沃特的Substack文章截图

  他的文章一经发布,就在Meta内部引起了广泛共鸣,许多在职员工和前员工都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和前几年相比,Meta内部如今的工作氛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Meta在职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尤其是近两年来,同事间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剧,因为工作节奏非常快,个人容错空间特别低,淘汰率很高。”

  该员工补充称,Meta的“内卷”名声在外,目前想进Meta的员工,大多抱着“卷一下试试”的心态,现在大部分公司员工都是属于奋斗型的。

  在科技领域常用的匿名应用程序Blind(该应用要求员工通过身份验证)上,一名亚马逊员工表示,现在的Meta确实只适合没有家庭的年轻员工,他们“除了赚钱,没有其他分心之事”。

  布兰克沃特同时称,Meta存在一种“恐惧文化”,部分源于其绩效评估体系和“末位淘汰制”。他坦言,许多人工作的动力并非源于对AGI(通用人工智能)使命的追求或创造伟业的抱负,完全是出于被解雇的恐惧

  事实表明,这种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据外媒报道,今年2月,Meta就曾宣布实施“绩效导向型裁员”,计划裁员3600人。其目的就是解雇表现不佳的员工,引进新的人才,以增强公司在AI领域的竞争力。

  这一机制引发了内部员工的强烈不满。一名Meta员工在Blind上直言,“Meta如今是科技公司中最冷酷无情的。”

  另外有Meta员工此前在接受外媒匿名采访时称,“Meta公开宣称要裁掉表现不佳的员工,这让我们感觉自己背上了耻辱的标签。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并非表现不佳。”

  谈及内部淘汰机制,上述Meta员工告诉每经记者,公司此前就存在人员优化情况,只是相关操作较为隐蔽。而现在,人员离职多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且过程更为公开透明,“谁被裁了,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焦虑和不满的情绪加剧了内部割裂,损害了团队协作。以Meta生成式AI部门与Reality Labs(负责AR/VR等可穿戴设备)的AI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例,布兰克沃特表示,他曾向可穿戴设备团队提出把AI和硬件融合的建议,但无人理会,原因是生成式AI部门正忙于Llama 4的发布,陷入deadline(最后期限)的恐慌,无暇顾及合作。这最终也导致了Llama 4后来出现的丑闻,雷朋眼镜表现也不如预期。

  7月14日,布兰克沃特再次发文称,其此前撰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内部交流推动公司正向变革,而非在离职前对公司进行控诉。

  布兰克沃特表示,Meta领导层对其提出的诸多观点表示认同,并称已意识到他所指出的许多问题,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改变。

  图片来源:布兰克沃特的Substack文章截图硅谷人才的“冰与火之歌”: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失业率超美国平均水平

  与内部的暗流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eta在外部展开的一系列“抢人”攻势。短短一个月,从143亿美元高调收购Scale AI,到从竞争对手OpenAI、Anthropic和苹果挖走多名高级AI人才,再到建立新的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Meta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顶尖AI人才。

  Meta的故事不是孤例,更是硅谷的缩影。一方面,AI领域的繁荣的确推高了相关人才的整体薪酬。

  《金融时报》援引行业招聘人员和职位流动数据称,目前,高级AI研究科学家的薪酬包已飙升至每年300万~700万美元,部分顶尖AI科学家年薪甚至超过1000万美元。相比之下,没有AI经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他们的基本工资通常为18万~22万美元,差距显著。

  但另一方面,AI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正在改变甚至取代部分传统岗位。

  今年以来,多家硅谷巨头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裁员:Salesforce年初裁掉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2月,惠普预计将削减多至2000个职位,2022年至今累计裁员约9000人;7月初,微软确认拟裁员大约9000名员工,这将是微软自2023年裁员1万人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该企业最近数月以来的第三轮裁员。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今年6月表示,随着公司推出更多的生成式AI和智能体,未来只需更少的人去做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工作,员工总数将减少。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的预测更为激进:到2030年,95%的代码将由AI生成。

  这让许多工程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最新分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分别为6.1%和7.5%,均高于美国平均水平。

https://smcos.cdmgiml.com/tx/others/upload/ai_tool/doc_to_html/200/1811/2025-07/2025-07-15/a27712234d32d4fdb5175fc566f27147.png

图片来源:CNBC

  硅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Tom Zhang博士告诉每经记者,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并非全面性的,但对软件工程师行业的影响已是肉眼可见的显著。

  “有人说,当前美国的就业危机实则是白领市场的衰退,目前是计算机领域的白领受影响最大,其他白领及蓝领暂未受明显波及。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未来随着机器人的普及,蓝领可能也会受到冲击。”

  但英伟达CEO黄仁勋则强调,尽管AI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它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在工作中的角色。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也认为,AI能帮助工程师等将精力集中在高价值项目上,而非岗位的“替代者”。

  上述Meta员工告诉每经记者,AI的飞速发展会对自身职业造成一定的威胁,不过目前即便技术上已能替代普通经验,但在社会层面,AI是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

  Tom Zhang表示,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举例称,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同时攻读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比如生物、物理、金融等,那在市场上的适应性会更强。

  除了知识结构的复合性,Tom Zhang对每经记者强调,当硬技能趋于均衡时,沟通能力等软技能将成为区分个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销售为例,同样的产品,那客户为何选择你?关键就在于能否提供情绪价值。”他直言,AI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人与人之间硬技能的差距,AI难以像人一样提供的情绪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