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供应链是一个奇迹。”
7月16日,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身着一身唐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开幕式上如是说。
这是黄仁勋第一次参加链博会。而在此前一天,他曾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且充满活力。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链博会的新面孔不止英伟达,空中客车中国公司不仅首次亮相链博会,还带来十多家中国供应链伙伴。而宇树科技等国内新锐企业也是首次参加链博会。据了解,本次链博会来了230多家首次参展的“新伙伴”。
链博会第一天就表现出超高的人气,展馆外的大客车排起了长队,展馆内人山人海,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参会人员络绎不绝。据悉,本届链博会境外展商占比达35%,创历届之最。
除了展商外,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多个省份的地方团前来参观。在一些热门企业展台前,甚至出现排队看展的火爆场景。
欧美参展商达到境外参展商半数
7月16日上午10时许,链博会的展馆还未开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在展馆外看见一辆辆大巴车排成长队。尽管天气炎热,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参会人员穿着西装在展馆外提前排队等候。
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新蛋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深耕北美市场,但始终以助力中国科技品牌全球化为重要目标。今年,新蛋集团携手深圳市易达云科技有限公司亮相,展示跨境电商与智能供应链的协同创新成果。
美国工业巨头霍尼韦尔连续三年参加链博会,该公司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将首发两款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的创新自动化产品,聚焦建筑与船舶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本次展出的实物展品中,超过95%由霍尼韦尔中国团队针对本土市场需求研发制造。未来,公司将继续融合本土研发制造与全球技术资源。”

霍尼韦尔展台
“没想到链博会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有这么多的垂直行业,不仅展示了中国端到端的产业链,也展示了全球产业链。”一位通信领域的跨国企业代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展馆这边是机器人产业链,那边是轨道交通产业链,还有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真的相当庞大、复杂。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从上届的32%上升到本届的35%,实际参展商达到1200家,170多个境外团组前来观展洽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美参展商达到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企业:将深度覆盖海外市场
移动破碎筛分设备、机器人灵巧手、飞行汽车、一体化压铸轻量化铝制汽车底盘展会上的各种“黑科技”和先进制造解决方案让人应接不暇。

展示的人形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本届链博会设置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六大链条和一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展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和经验。
在中信集团展区,记者看到,10台模仿真人关节的灵巧手整齐排列在展台上,手指灵活摆动,不仅能抓取鸡蛋,还能弹钢琴,每一根手指的负重可达到5公斤。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灵巧手从10个自由度到42个自由度不等。

展示中的灵巧手
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吕思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在全国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占据超过80%的份额,全球市场份额超50%。
“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装配的流水线和机器人厂商末端配件,国内外科研机构也会向我们采购。”吕思齐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款灵巧手产品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公司自研,目标就是帮助行业企业降低成本、实现量产。国外同类型的产品,售价是这款产品的10倍左右。
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第二次参加链博会,这次主要带来了矿山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该公司营销中心行业销售总监王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外基建需求很大,这是一个细分领域。公司2009年刚开始生产设备时,许多零部件要向国外企业采购,成本很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左右。”王真说,比如国外的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普遍采用液压直驱,通过烧油提供动力。“我们进行了创新,通过电机来驱动,在国内,用电肯定比烧油便宜。后续,我们还根据海外客户的使用习惯,研发了油电两用系列。”
“目前来看,公司大量客户都聚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王真向记者透露,公司国内和海外客户的占比接近各一半。下一步,希望对海外市场进行更深度的覆盖,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本文图片均由每经记者张怀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