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乐道L90产品技术发布会后,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蔚来高级副总裁、乐道汽车总裁沈斐一同接受了媒体群访。李斌表示,支撑乐道L90盈利性的首要驱动力,来自蔚来在技术和规模效应驱动下的降本能力,“乐道的考核目标是实现经营利润,而非仅仅追求销量。”
看好纯电路线
对当前市场热议的增程式技术路线,李斌表示:“随着增程车电池越做越大,车内的油箱一年可能只用一两次,用户每天实际上是在背着几百公斤的无效重量行驶在道路上。”在他看来,这不仅不符合经济效益,也偏离了环保初衷。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已发生质变。”沈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蔚来构建的补能网络日益强大,目前高速换电站已超1000座,覆盖全国550个城市。
数据显示,蔚来换电站单日峰值服务量突破13.7万次,不久前以98小时完成了纯电车型1万公里长途实测,证明了其网络补能的效率与可靠性。基于此,李斌认为,纯电路线在空间效率、驾乘体验以及综合使用成本上的优势已经确立。
聚焦产品端,针对乐道L90租电模式下19.39万元的价格,市场上出现了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有观点认为这是靠亏损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对此,李斌表示:“即便是在这个定价水平下,我们依然保有毛利。”
据李斌介绍,支撑L90盈利性的首要驱动力,来自蔚来在技术和规模效应驱动下的降本能力。L90全系搭载900V高压架构,这不仅提升了效能,也显著降低了线束用量。同时,通过应用蔚来自研的SiC功率模块、高度集成化的热管理模块等关键技术整合设计,在保障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物料成本。
电池租赁模式成为另一关键环节。该模式通过将车电分离,一次性拉低了用户的购车门槛。蔚来通过长期运营电池资产,在电池生命周期内实现价值最大化,创造增量收益。此外,与蔚来品牌平台共享驱动电机,座椅骨架等核心部件带来的供应链协同效应,也为L90带来了成本优化空间。李斌明确表示:“乐道的考核目标是实现经营利润,而非仅仅追求销量。”
蔚来冲刺盈利
今年以来,李斌一直对外强调着同一个目标——盈利。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曾坦言,到2025年四季度,无论是公司的新产品、新品牌、新渠道,或是公司整个降本增效动作都会到一个合适阶段,非常有信心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彼时,李斌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了公司盈利的边界,他认为,公司三个品牌加起来每个月销售5万辆;毛利率介于17%至18%之间;销售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10%;研发费率控制在6%至7%时,蔚来便能够实现盈利。
“近乎背水一战的盈利冲刺,是蔚来在今年必须完成的课题。”在出行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看来,定位品牌旗舰和销量担当任务的L90,可谓是蔚来体系破解销量规模与盈利能力平衡难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分析蔚来近期发布的财务报告与运营数据,可以“号脉”出乐道L90的定位、蔚来体系的战略调整方向及成效。记者观察到,蔚来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度财报展现出积极向好的势头。具体来看,其2024年第四季度整车毛利率回升至13%,这标志着此前长达三年的高额研发投入正逐步进入回报期,研发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进入2025年,销量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数据显示,蔚来一季度整体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40%,其中乐道首款车型L60在4月单月交付量突破6200台。
柴小冬告诉记者,从前蔚来是将设计、美感作为主要考量,但在乐道L90上,蔚来更像是找到了设计与功能性之间的平衡,并在取舍后最终选择以功能性作为导向。从产品战略角度来看,L90切入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空白,即30万元级六座与七座大三排纯电SUV市场。该细分市场长期由增程式车型主导,而L90凭借其“6人10箱”的空间布局、全系标配的85kWh大电池,以纯电身份发起有力挑战。
更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蔚来多年来构建并持续升级的能源服务网络。李斌表示,蔚来已累计投入超过180亿元、建成3000多座换电站。此举不仅为乐道用户提供了无焦虑的补能解决方案,也正在成为蔚来除车辆销售外的另一大可持续收入来源。
深入挖掘蔚来体系当前的破局逻辑,可以发现其正经历从技术冗余向精准成本管理的战略转型。早期曾被外界质疑的“过度研发投入”策略,如今正转化为显著的效率优势。
记者从公司方面了解到,为有效支撑乐道品牌的成本控制目标,公司内部已成立专门的团队直接向首席财务官汇报,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将整车物料成本再降低10%。在至关重要的交付环节,蔚来也汲取了L60上市初期交付爬坡的教训,为L90的上市做足了准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重心已然转变,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全链条效率和稳定性的比拼。”在采访尾声,李斌再次重申了乐道的战略定位,乐道是为家庭而生的车,L90不仅仅要证明纯电SUV的使用体验可以优于对手,更要证明走纯电路线的车型,在严谨的成本控制支持下,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