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O(共封装光学)概念11月20日逆市走强,收盘时中富电路20CM涨停,瑞斯康达亦是涨停收盘,德科立、斯瑞新材、方正科技也涨幅靠前。
消息面上,全球AI行业的“风向标”英伟达在11月20日发布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该公司第三财季营收为570.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2%,超出市场预期的549.2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
此外,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关于AI泡沫的说法很多,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情况却截然不同。”他强调,新一代 Blackwell 架构芯片销量“突破纪录”,所有云服务器专用GPU已全部售罄,从今年到明年年底,可预见英伟达Blackwell和Rubin的收入将达到50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多机会。截至11月20日17点30分,英伟达盘前大涨超过5%。
光模块需求持续上涨
从市场来看,随着AI大模型参数量与计算量呈指数式增长,数据中心内芯片间、设备间的实时数据交互量随之爆发式增长,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在短距离、高频率传输场景中逐渐显现成本与能效比不足的问题。为满足这一急剧增长的数据量需求,光电互连技术正从传统形态持续朝着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能效更优的方向加速演进,CPO与CPC(共封装铜互连)成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最新技术进展。
兴证通信产业链调研显示,1.6T光模块需求持续上调。海外大客户近期上修2026年1.6T光模块采购计划,部分客户提前锁定明年产能,行业总需求预计从1000万上修到1500万,再到近期的2000万只,主要系GB300与后续Rubin平台加速部署,AI训练与推理网络带宽需求快速增长,1.6T产品进入量产放量。
行业迎来量价齐增局面
国盛证券则表示,光模块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增”发展局面。1.6T光模块零售价格大幅上涨;800G及以下产品需求旺盛且覆盖范围广,降价速度明显减缓,呈现企稳态势。这一现象源于供需两端的多重因素共振:需求侧,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上修,算力建设需求旺盛;供给侧,技术迭代加速,头部厂商积极扩产满足增长需求。随着全球算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持续加速,光通信产业链将维持高景气度。
LightCounting和Yole数据认为,CPO将从800G/1.6T端口起步,2024~2025年进入商用阶段,2027年全球端口销量或达450万片,2033年市场收入有望达26亿美元(2022~2033年CAGR为46%)。

此外,国产替代的预期,也增强了市场对光模块市场的良好预期。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中国AI服务器市场预计外购英伟达、AMD等芯片比例会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国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40%,几乎与外购芯片比例平分秋色。
板块业绩大幅增长
在AI快速发展带动算力需求激增的大背景下,CPO板块的业绩也迎来大幅增长。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CPO板块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0.98亿元,同比2024年前三季度的288.41亿元,同比大增45.97%。
个股而言,仕佳光子、长芯博创、永鼎股份、新易盛、光库科技前三季度业绩纷纷翻倍。跃岭股份、中京电子、炬光科技业绩纷纷扭亏。此外,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龙头股的业绩也增长靠前。

融资客逆市抢筹这些股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在科技股整体降温下,CPO概念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自9月23日盘中CPO概念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开始,迄今指数累计下跌8.1%。
从杠杆资金角度来看,CPO概念指数震荡回调期间,融资客仍呈抢筹之势,期间合计融资净买入(将个股融资净买入额相加所得)超50亿元。其中15股被融资净买入过亿,中际旭创排在首位,被融资净买入28.43亿元。新易盛紧随其后,被融资净买入12.47亿元。天孚通信、方正科技、剑桥科技也被融资净买入居前。

国盛证券表示,在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的驱动下,光模块市场正经历着高速增长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变奏。技术领先、客户优质、产能全球化的光模块龙头企业将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持续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浪潮。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