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李立上海报道
当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激战即时零售时,另一个五年前同样被认为具有万亿元市场规模的战场正在走向终局。
近日,美团优选突然在福建、湖北、云南、四川、北京等地停运,拼多多成为社区团购“笑到最后”的人。
2020年,社区团购曾经是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入、争夺最激烈的赛道之一。现如今,巨头逐步退出,在美团优选之前,淘菜菜已于2025年3月宣布退出社区团购业务。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目前公司策略是即时零售与社区团购“一攻一守”的逻辑,归根结底是“不想再继续亏钱”。
“笑到最后”或许也伴随更多紧迫感,拼多多已经尝试改造社区团购。日前多多买菜开始在上海试验送货上门,用户下单满39元即可选择次日达,免费送货上门;另有业内说法称,多多买菜最快将于8月,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推出即时配送服务。
关于相关传闻,拼多多回应记者称:“关于之前媒体报道中多多买菜试水即时零售中所涉及的企业行为,是为了提升平台的履约时效,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看似巨头们在切换赛道不断寻增量,争夺的却仍是同一批用户,补贴砸出的需求是否真实存在仍有待考证。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的赛道切换,巨头们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再次狭路相逢。
局面复杂
社区团购是基于本地社区运行的零售模式,通过线上平台集合用户需求,以集中采购、次日自提或配送的方式降低供应链成本,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
2016年,长沙“兴盛优选”首创“预售+自提”模式,社区团购开始引发资本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冠疫情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点,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2020年,社区团购成为巨头争夺最激烈的赛道之一,滴滴(橙心优选)、美团(美团优选)、拼多多(多多买菜)相继进入,每家都各具优势,也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根据“多多买菜”的官方介绍,拼多多2020年正式进场:2020年8月,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业务,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半预购模式,提供便捷的社区团购服务。至今,该业务已覆盖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提货点开进了全国70%的行政村。
如今伴随美团进一步收缩,拼多多成为坚持到最后的巨头。据《北京商报》报道,美团调整社区团购业务后,多多买菜部分大仓和末端订单飙升,一度迎来爆仓。
不过,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实际形势远比爆仓复杂。在云南昆明一个常住人口约2.8万人的大型社区,美团优选停止运营后,多多买菜成为社区团购业务唯一的坚持者,其在该小区布局了密集的自提点,半径一公里范围内,有7到8个自提点。
团长张明(化名)告诉记者,美团停运后订单转到拼多多,但订单量并没有暴涨,每天单量约在十几单;附近另一个便利店自提点情况也类似,每天单量稳定在十几单左右。从购买清单看,用户喜欢购买矿泉水、调料、盒装鸡蛋等标准品,购买生鲜蔬菜的并不多。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西安。西安碑林区友谊西路附近的几个自提点的工作人员表示,单量和平时持平,没有太大变化。家住附近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周围有早市,很多人习惯去菜场买;同时周围也有很多蔬菜店、流动摊位可供选择。在平台上买菜不是刚需,如果有即时需求会在盒马下单。
但在下沉市场,情况变得很不一样。在陕西省佛坪县,这个距西安高铁不到一个小时的县城,从拼多多App端上的布局统计,多多买菜在该县城区域设置了多达50个自提点。“县城人口有限,拼多多成了最后的坚持者,其他人就没有必要再进来。”在当地居住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伴随竞争对手的陆续推出,社区团购是否仍是一门好生意也被重新考量。
美团曾经在2023年财报中表示,社区团购业务比此前的预期更艰难。美团优选增长速度放缓,尽管效率有所改善,但亏损金额和亏损率仍然显著。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美团和拼多多合计占据社区团购市场65%份额,呈现两强格局。不过,2023年开始,美团优选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有媒体报道称,一边是区域整合人员收缩,一边美团也通过提价、关仓、考核员工这些更强调毛利率的具体措施降本增效。
2024年开始,无论是拼多多还是美团,社区团购业务重心都开始从追求规模转向减亏。此时美团聚焦与阿里、京东大战即时零售,进一步收缩社区团购业务也在意料之中了。
“根本原因在于毛利低。”一位美团前述人士认为,在社区团购货盘中,标品毛利并不高,生鲜虽然毛利高,但损耗大,总体盈利困难。
“社区团购以‘预售+自提’模式,借助社交关系链实现低成本获客与高效配送,初期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打开下沉市场,规模扩张迅猛。然而过度追求规模导致诸多问题凸显,如供应链管理粗放、履约成本高企、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使得平台盈利困难。”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则认为,社区团购正从“烧钱抢规模”转向“精细化运营”,如果实现减亏增效,长远看社区团购业务仍然有成长性。比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直连产地)、提升履约效率(智能分拣)等来实现降本增效。品类向高毛利领域扩展,服务模式升级(如“隔日达+送货上门”),政策支持与消费习惯深化(如银发群体视频种草)也将提供长期动力。
在王鹏看来,下沉市场仍然是核心增长点。“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居民收入提升与消费习惯养成,对便捷、低价商品的需求将持续存在。”袁帅同样认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比生活便利的城市,下沉市场对生鲜配送是刚需。以陕西佛坪县为例,地处山区,蔬菜生鲜供给不足,社区团购成为有效补充;多多买菜在县城布局50多个自提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居民对该业务的刚性需求。
“即使如此,规模和客单价仍是社区团购能否盈利的关键。”上述美团人士认为,从规模看,在城市里,社区团购并非刚需,有多种商业形态可取代;而在下沉市场,社区团购的客单价并不算高,从10多元到30元之间。如果不能在规模和客单价上同时取得有效突破,社区团购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细水长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生意。
同一个战场
不过,现在的社区团购赛道上,拼多多剩者为王,可以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源头看,拼多多已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有机会与产地直联,进一步整合供应链;在配送形式上,拼多多已经启动改造,在上海推出自提点和上门配送两种方式供选择。
记者体验了多多买菜在上海“送货上门”,下单次日中午12点,仓库开始配货,顺丰快递揽收,次日下午4时许送达。从时效看并未提速,但通过和顺丰合作,保证了配送质量。
下一步多多买菜将走向何方,目前业内看到两种方向。王鹏认为,一方面,多多买菜试点“送货上门”,标志社区团购向“即时达”转型,满足一线城市便利性需求。
另外,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多多买菜正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类似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通过试验即时配送,拼多多不仅试图拓展业务边界,还在测试其在即时零售市场的潜力。
回到消费者侧,再完美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放到现实中打磨。
云南昆明的黄女士长期使用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根据她过往的购买体验,美团优选大品牌多,质量更好,次日送达的时间也往往更早;多多买菜的货品多是白牌,价格更实惠,但时效性不如美团。美团优选退出后,黄女士开始回归当地市场购买。
西安的王女士则对记者表示,从外卖、生鲜到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并非所有的商品都特别强调时效性。有补贴的时候会在各个平台比价,一旦补贴停止就会根据需要选择。在她看来,不管是美团、淘宝闪购,还是拼多多,本质上争夺的都是同一批消费者。
作为如今社区团购赛道上唯一的大玩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拼多多的选择最终会决定社区团购的命运。是继续进化做强做大,还是以此为基础创造一种拼多多版的即时零售模式?答案不久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