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驿站披上“防晒降温外衣”;行走在大型体育场馆内,通过AR精准导航快速找到位置;乘坐自动驾驶车,可自由往返于酒店、场馆间……多项高科技的应用将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智慧“加码”。7月15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全运年·看广州”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和小马智行企业,探访全运背后的科技力量。
志愿服务站披上“防晒降温外衣”
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展厅,银白色的雨伞、防晒工作衣与建筑材料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些物件都被涂上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可谓夏季降温“神器”。“这项技术的灵感,来自撒哈拉银蚁的纳米毛发结构。”霍英东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经理朱龙潜博士介绍,被动辐射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零碳制冷技术,通过微纳米级仿生结构,形成类似撒哈拉银蚁角质层的功能涂层,反射绝大部分太阳光并通过中红外线辐射实现被动式制冷的效果,无需耗电即可大幅度降低表面温度。
据介绍,该技术应用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城市志愿服务站建设升级工作,将为全市近百个城市志愿服务站提供外墙喷涂服务,该涂料如同为服务站穿上“防晒降温外衣”,可降低服务站表面温度15℃以上。“项目整体喷涂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全运会志愿服务演练及赛时应用期间,预计可节约用电38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吨。这些志愿服务站将于9月开始交付。”朱龙潜介绍,由这种新型材料制成的防晒雨伞、防晒衣,也将在全运会期间为志愿者提供租用服务。
智慧场馆内精准导航“不迷路”
科技不仅助力志愿服务站“降温”,也让全运会的观赛体验更加“聪明”。由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创新技术型企业——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精准室内定位技术,让人们能够在偌大的场馆内快速找到目的地不“迷路”。
据了解,码石科技自主研发的轻量级地图引擎,支持建筑3D全景、室内外地图无缝切换,加载流畅、操作便捷。这款名为“识路”的位置服务,主要以微信小程序为服务载体,使用者只需打开蓝牙即可实现室内精准导航。在全运会场馆建设中,该企业负责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学生体育中心、广州残疾人运动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五个场馆的室内导航系统建设。
“室外的导航地图是通过扫描街景建模,而我们则依据场馆图纸建模。观众只需打开‘全运广州’小程序,点击场馆导航并选择对应场馆,即可享受精准的室内导航服务,导航精度可稳定控制在两米以内。”码石科技文体事业部销售总监罗华伟介绍。观众可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或现场二维码,即可使用多楼层3D动态导航、AR导航及多人位置共享等功能,轻松找到观赛席位与各类配套服务。罗华伟介绍,目前企业还在广州白云机场、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开通室内导航服务,为市民和参赛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自动驾驶提升出行体验
室内有精准导航指引,而在室外的交通接驳方面,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则为赛事出行带来新体验。采访中,记者亲身体验了一回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Robotaxi座位舒适宽敞,最多可容纳5名乘客。上车后,乘客坐在后排只需轻触屏幕上的开始按键,伴随着乘客系好安全带的提示音响起,Robotaxi平稳启动。车辆行驶期间会根据路况实时调整车速,没有急刹急停,当遇到前方停靠下客的车辆,Robotaxi也能及时预判避让,安全感十足。
“全运会期间,小马智行Robotaxi将穿梭于媒体中心、核心场馆、主要酒店等城市与赛事的关键节点,为运动员、裁判等赛事人员提供安全、智能、舒适的出行体验。我们已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接驳和保障方案,目前正在评估审批当中。”小马智行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黄凯霖告诉记者。“Robotaxi不只是接驳工具,更是广州智车之城的鲜明标签。”黄凯霖介绍,小马智行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4500万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800万公里,积累了丰富的智驾经验。
从新型降温材料,到智慧精准导航,再到自动驾驶,一项项前沿科技在全运会赛场内外逐渐铺展应用,将成为市民可感知、可体验的城市服务。从全运看广州,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