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18:51:10 股吧网页版
Robotaxi行驶在上海街头,到底是不是来跟出租车司机抢饭碗的?
来源:上观新闻

  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打到一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Robotaxi)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就在上海街头,没有驾驶员,甚至也不需要安全员的Robotaxi,从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已陆续在临港,浦东金桥、花木等区域开跑快两个月了。

  自动驾驶发展到当下,从技术上来说,一辆L4级别的车辆已经可以做到完全自主驾驶,不再需要人类驾驶员的干预。

  过去一两年,无人驾驶出租车普遍仍要配置安全员,坐在前排以防意外。

  尽管安全员并不需要参与驾驶,但显而易见,如果一辆Robotaxi的车辆成本已经高于常规出租车,并且依然要投入人力,那它就无法真正成为一种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更别谈取代或参与到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当中来。

  但是在今天,当小马智行宣告三款量产Robotaxi车型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幅下降70%,当上汽智己明确将在2027年对Robotaxi进行前端量产,当北上广深等城市的街头都出现了真正无人驾驶、没有安全员,全靠汽车自己在跑的出租车,人们猜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扩张时代是不是真的来了?

  成本在大幅下降,但达到“营收平衡”还要假以时日

  国内首部面向“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2022年出台后,上海无人驾驶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为4家联合体总计8家企业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小马智行和锦江出租是获得牌照后最快开启收费服务的企业,按照与普通出租车持平的价格标准,起步价3公里内14元,超起步价里程运价2.7元/公里,载客运距行驶超过10公里后单价按3.6元/公里计算。

  智己联合享道出行、强生运营的Robotaxi目前起步费5公里16元,超出部分每公里4元。

  大众交通与百度智行科技联合运营的Robotaxi收费大致也是如此。前期有记者测试,约7.8公里的路程,支付价格在28元左右。

  价格上几乎完全对标出租车行业的Robotaxi,显然希望能融入人们的“打的”出行方案。但目前受到运营车辆数量限制,要真正实现营收平衡,恐怕还要假以时日。

  百度智行在金桥范围运营了5辆“萝卜快跑”Robotaxi。智己聚焦临港区域,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投运了10辆Robotaxi,截至目前智驾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相当于每辆车每天跑60多公里。与一个成熟的出租车司机一天动辄跑数百公里相比,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智己L4项目总工李萌告诉记者,要让一辆Robotaxi上路,前期需要经历多个监管部门的多道“考核”, 一辆车一个牌照,确保技术成熟、运行安全。严格把控之下,想要增加运营车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马智行政府事务部总监黄涵韬观察,公司在目前有5辆车获得牌照的情况下,优先开放金桥区域进行运营服务,通过不断的对站点、路线以及车辆调度方面优化,让乘客能在平均10分钟左右叫打到车,从而获得好的体验。

  近期,为了获得更好的示范效应,小马智行已将花木地区更多的站点纳入示范运营范围。“但如果后期想在浦东开放更多区域的运营,则需要再增加示范运营的车辆数,才能实现比较有效的运转。”黄涵韬说。

  目前,多个车企在北上广深等区域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上海的投入数量不算高。在个别城市,一些车企获得牌照的Robotaxi可以达到100多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运营规模下,企业就可以逐步探索单车的营收平衡了。”

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技术迭代仍在路上,亟待社会和政府双向助力

  今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

  与此同时,他透露全市的计划是到2027年开放区域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开放道路长5000公里。这意味着,上海将在更大程度上拥抱无人驾驶。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动驾驶行业是高度依赖政策的行业,政府持续有效的支持是行业发展的及时雨。

  就拿Robotaxi来说,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更多场景的营运。翻看一些社交平台,乘客对Robotaxi的“吐槽”集中在认为它需要固定地点上车、下车。“原本打车就是为了方便,现在还要先走到固定的上车点。”“下车时候如果路边停满车就得往前开一点,还是不够‘指哪打哪’。”

  “这些是需要通过充分的测试,从而积累数据和经验,才能让上车下车的客户体验变得越来越丝滑。”李萌说。目前,智己是通过在临港设置58个上下车区域来实现乘客的接驳。“我们希望到明年,技术能让乘客在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上下车。”

  除了车辆本身的智能化,不少车企还在跟地方政府共同探索“路”的智能。例如,智己正在和浦东金桥探索路端智能化,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做支撑。“未来预期通过在超视距范围内设置一些传感器,让传感器在距离车辆还有几公里的距离,就能够提前输送前方是否拥堵、是否突然出现障碍物等重要提示,相当于给智能车配置了一个‘上帝视角’,有效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李萌说。

  尽管从技术角度看,今天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所搭载的一系列智能套件,已足够支撑它安全的上路,但社会的充分接受,却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萌介绍,根据用户画像分析,目前临港地区Robotaxi的主要用户集中在20至35岁之间,显示出年轻群体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而智己在8月20日正式开通的浦东机场到迪士尼无人驾驶专线,则更多吸引一些“尝鲜”用户和“打卡”游客,还未成为一种常规的出行选择。

  黄涵韬讲起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展示活动遇到的真事。“展会上,Robotaxi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其中还有一个带孩子的妈妈,她把小孩从车前拉开,说这个车很危险,离得远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一部分老百姓对无人驾驶的看法。”

  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从国家政策、地方试点和立法,以及产业端的技术更迭,都已经充分证明L4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否则,它不可能在那么多城市上路、载客,但近年来行业内因个别企业过度宣传功能、消费顾客的安全感,反而让一些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放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需要通过未来更加规范的行业标准,更加严谨的宣传展示,来重塑消费者信心的。

  无人驾驶赋能更多传统产业,但机器替人不会一蹴而就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的应用,甚至替代一些以前由人来完成的工种,每每出现新生事物,社会都免不了一番讨论。

  就在Robotaxi走向大城市街头的这两年,时不时有声音认为,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是网约车,而冲击网约车的很可能是无人驾驶出租车。

  不过,此次上海在颁发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时,却有意让提供无人驾驶的技术企业和传统出租车运营商“结对子”。如此,乘客可以在大众、强生、锦江等老牌出租车公司的平台上打到Robotaxi,既给这些企业做强增量,提供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又为Robotaxi快速上路提供了运营保障。

  一家自动驾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在与传统出租车运营商共同运营的过程中,对方充分发挥了运营优势,提升了Robotaxi的用户服务能力。“比如我们的车到站点后,如果几分钟内乘客还没有到位,运营方就可以通过人工致电用户,询问乘坐情况,弥补不足。我们的驾驶虽然是无人的,但我们的服务依然是有人有温度的。”

  当然,无人驾驶并非是为改变出租车行业而生的,它的出现更大程度上遵循的是“补缺”逻辑。“也就是说,它要做人类司机做不到的事情。”黄涵韬说,Robotaxi不需要休息,避免了疲劳驾驶,因此更适合夜间运载乘客。与此同时,Robotaxi不挑单子,避免了个别出租车在机场、火车站排队后,拒载短距离乘客的尴尬现象。也因此,自动驾驶在货运行业实际上更有“生命力”。

  黄涵韬举例,目前洋山港的吞吐量已超过5000万标箱每年,每天来往东海大桥的集卡车密密麻麻。然而到了每年春节前,又会因为特定节庆带来的人流的迁徙,导致“一车难求”,大量的货物难以找到运载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对长期处于饱和的物流通道进行精细化、稳定化的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自动驾驶技术。

  未来,随着无人驾驶在更多场景的落地,无人驾驶会成为人类的好帮手。至于会不会取代劳动力,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按照目前一线城市普遍数十万辆出租车和网约车的规模,Robotaxi的市场占比哪怕进入成熟运营期,“也可能不超过5%,完全不需要过分担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