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星巴克推出自习室"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悉,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星巴克门店内摆出了“星子自习室”的标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自习室服务。星巴克官微随之对此进行回应,此举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夏日学习空间,未来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强化“第三空间”体验。
7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广州部分门店实地探访发现,星巴克门店内“星子自习室”大多采用“长桌共享” 模式,提供免费入座、免费电源插座、免费温水和纸笔等服务,且无需预约。
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自习室空间免费开放,不强制消费,不限时长。”但目前来看,自习室还尚未给星巴克带来人流量的显著增长,自习座位空余较多没有坐满。
改变的不只是空间布局,在瑞幸、库迪等中国本土品牌的挤压下,这家咖啡巨头正试图通过场景重构、价格下调和市场下沉扭转颓态。
就在上个月,星巴克刚刚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了整体价格下调。2025年6月10日起,星巴克中国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 “非咖” 品类的数十款产品进行了价格下调。以大杯为例,平均价格降幅达到 5 元左右,多款产品价格从 30-40 元价格带降至 20 元区间。不过,此次降价并未涉及核心咖啡产品。
同时,星巴克的新开门店也在加速开进下沉市场。截至2025年3月,其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中40%位于乡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至今。星巴克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品牌密集的江浙沪和广东地区,呈现出了 "关一线、开县城" 的态势。
种种举措,都在让这家老牌高端咖啡品牌变得更加“接地气”了。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中国咖啡市场,“放下身段”或许就是星巴克给出的竞争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计划正在持续推进中。据市场消息,星巴克目前已收到数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除了此前市场上传出的高瓴资本、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凯雷、KKR之外,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这次也被指加入了竞购队伍,成为30多名竞购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