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22:27:10 股吧网页版
特稿 | 燃油车的困境与突围
来源:华夏时报网

  “去年这个时候,店里一天都见不到几组客户,但现在周末试驾有时甚至还要排队。”在北京丰台区一家丰田4S店,销售总监李明(化名)指着手中数据上扬的销售报表,语气中透着久违的轻松。

  李明的这份轻松,来得颇为不易。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全面崛起且发展愈发迅猛的大背景下,燃油车经历了一场席卷全行业的生存考验——门店客户越来越少,成交量低迷,大批门店关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为那段艰难的时光提供了注脚:仅2024年一年,全国就有超过4400家4S店选择退网,相当于每天有12家经销商从市场上消失。“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店里八个销售,一个月仅卖了几辆车。”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李明感慨颇多,“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迷茫,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李明的经历也是整个燃油车行业的缩影,2024年,整个汽车经销商行业的亏损面高达41.7%,这意味着每五家店里就有两家在亏本经营。更触目惊心的是,高达84.4%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即销售价格低于购进价格),其中超过六成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甚至在15%以上。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越卖越亏”的行业怪象成为常态。在经销商的利润构成中,新车销售的毛利贡献竟为惊人的-17.7%。燃油车,这个曾经利润的核心贡献者,如今成了最大的拖累。

  面对新能源车的猛烈攻势和燃油车持续两年的销量下滑,高企的库存让经销商们喘不过气来。部分品牌的经销商库存已超过2个月,远高于健康水平。主机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向汽车经销商强制压库的情况时有发生。库存车辆占压了大量资金,导致汽车经销商流动性风险加剧。

  而在这场风暴中,即便是头部经销商集团也难以独善其身。以中升集团为例,尽管2024年汽车总销量增加了4.58万辆,但其营业总收入却较2023年减少了111.66亿元,折射出“增量不增利”的行业困境。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全国已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出市场。

  市场深度回调后的结构性回暖

  转变发生在2025年的夏天。从2025年年中开始,展厅里像王晨(化名)这样刚工作两三年的年轻客户逐渐多了起来。“我在亦庄上班,每天通勤往返40公里。”王晨在混动版凯美瑞和纯电动车之间斟酌良久做出了选择,“合租的公寓没有固定充电位,混动车既省油,又没有续航焦虑,所以更符合我目前的需求。”

  王晨的“务实选择”,正是当前燃油车市场在深度调整后出现一波结构性回暖的缩影。这一数据也与年初业界的悲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持续扩大的亏损面让行业被悲观情绪笼罩,没人能预料到一条“阳线”会悄然拉起。

  市场的超预期表现,也让一度陷入困境的经销商们最先感受到了暖意。

  在山东某三线城市,一家大众经销商店长赵军(化名)见证了“价格战”的威力:“8月份我们推出10辆特价朗逸,三天就卖光了。很多农村客户直接带着现金来提车。”9月份,该店燃油车销量达到128辆,创下近两年新高。“特别是宝来和朗逸这两款车型,由于价格降幅较大,销量增长很多。”

  在北京一家吉利4S店,销售顾问张女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帝豪L现在优惠2.3万元,起售价8万多。同级别的纯电车至少要贵3万元,够加四年油了。”她透露,近期到店客户中,约三成是原本考虑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但最终被价格打动购买了燃油车。“我们统计过,65%的燃油车客户是首购族,预算集中在8—15万元之间。”

  汽车行业分析师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8—15万元这一主流价格区间,燃油车凭借显著的价格优势,成功守住了市场基本盘。而这背后,既是车企为应对国六B排放标准、清理库存的主动作为,也是其在新能源车成本压力下,为稳固市场份额所采取的必然策略。

  从细分市场来看,不同级别的车型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A级轿车和紧凑型SUV成为燃油车回暖的主力军。9月份,A级燃油轿车销量环比增长12.3%,其中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等经典车型销量均突破2万辆。在SUV市场,哈弗H6、长安CS75 PLUS等传统热销车型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除了车企的主动降价,宏观政策的引导同样功不可没。以上海一家上汽大众4S店为例,销售经理王磊向记者介绍:“国家1万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叠加厂家优惠,形成了强大的购买拉力,近四成到店客户是为此而来。”他表示,很多客户的旧车已经使用了8—10年,正好到了换车周期,政策补贴直接促进了他们的购买决策。

  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之外,各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措施也是催化剂。例如,山东省推出了“汽车下乡”,江苏省则推出了“企业购车补贴”。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推动燃油车市场回暖的政策环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燃油车市场的回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价格调整、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再平衡。”然而,他也强调,燃油车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不会改变,燃油车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守住市场份额。”

  对于未来走势,崔东树认为:“随着国六b标准的全面实施和车企技术升级,燃油车的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预计第四季度燃油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不可替代的燃油车

  当下,随着技术路线的不断演进和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消费者基于实际使用场景的理性选择,已成为重塑市场的主导力量。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新能源车仍保持较高渗透率,但燃油车销量降幅明显收窄。在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市场,燃油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东北地区,低温对电动车续航的影响仍然是消费者选择燃油车的重要因素。在西北地区,加油站覆盖范围广、加油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燃油车在长途出行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山东某大型汽车城内,一位同时经营多个品牌的总经理杨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察:“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我们有客户家里同时拥有纯电、插混和燃油车,不同场景开不同的车。这种‘多车家庭’在过去很少见,但现在正逐渐增多。”

  这种多元化选择背后,是消费者对车辆使用场景的精准把握。在北京,刚完成购车的李先生一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平时通勤开纯电,周末带家人出游开燃油。两种车各有优势,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可以看出,市场分层与场景分化正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刚从新疆自驾归来的摄影爱好者周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在偏远地区,还是燃油车和混动车更可靠。在一些小镇上,加油5分钟,充电可能要找半天。”

  河南某地级市的汽车经销商刘先生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新能源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燃油车仍是首选。10月份我们卖了200多辆车,其中燃油车占比超过八成。”他特别提到,8—12万元的国产燃油车在三四线城市特别受欢迎。“像哈弗H6、长安CS75 PLUS这些车型,一个月能卖二三十辆。”

  这种场景差异在数据上得到印证。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64.5万个,同比增长54.0%。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充电桩数量较多,而广大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充电设施覆盖仍然不足。

  网约车司机马师傅的选择印证了使用场景对买车决策的影响:“我开了三年纯电车,今年换回了混动。早晚高峰抢单时不敢开空调,就怕续航撑不住。现在用混动,一天油电成本只多十几块,但心里踏实多了。”

  来自哈尔滨的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则从气候角度阐述了自己选择燃油车的原因:“我们这里冬天温度能降到零下30度,纯电动车的续航会打对折。而且开暖风特别耗电,不敢让乘客挨冻,只好选择混动车型。”

  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和购车观念也在发生显著变化。“00后”消费者小陈表示:“我不在乎是油车、混动还是电车,重要的是要好看、好开、智能。现在有些燃油车和混动车型在智能化方面做得不错,价格还比同级别电动车便宜,油耗低还没有续航焦虑,为什么不考虑?”

  事实上,这种理性消费观念正在得到政策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提出,到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将实现全面混动化;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销量仍将占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近期行业论坛上指出:“汽车节能技术将向动力来源多元化、能源效率最大化、控制方式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效动力系统迭代升级将推动热效率进一步突破,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48%。”

  从数据层面看,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51.6%。这也是这是新能源汽车月度占有率首次超过50%。但预想中新能源对燃油车的全面碾压并未如期而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技术路线图》预测,到203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纯电动车占比将达45%,混动车型占比35%,燃油车仍将保持20%的市场份额。这一预测清晰地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多种动力形式将长期共存。

  燃油车的智能化变革

  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当下,“智能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车受青睐的秘籍之一,就是智能化给了消费者不一样的用车体验。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发显得燃油车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相对落后。

  在新能源汽车步步紧逼下,燃油车开始发力智能化,正通过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以此来重新定义燃油车的竞争力。这场技术变革涉及动力系统、智能化配置和整车架构等多个层面。

  在北京一家奥迪4S店内,刚刚提车的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新入手的奥迪A5L。“第一次在展厅看到它,流线车身泛着细碎的光泽,就觉得是场期待已久的邂逅。”刘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彻底打破了我对燃油车‘不智能’的偏见。”刘女士的座驾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系统,配备了包括2颗激光雷达在内的多达27个感知元件,实现了在高速与城市快速路上的智慧领航功能。

  “自动变道、智能避让、自动泊车,这些功能既精准又可靠,让我在路上轻松了很多。”刘女士表示,这套系统的体验,已足以比肩主流新能源车型。“我挑车的标准很简单:好看、好开,还要能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现在它完全满足了我的想象。它既是我心仪的座驾,也是一个懂我的智能伙伴。这或许就是新一代燃油车最美的样子。”

  刘女士的体验,正是当前燃油车技术变革的缩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油车也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汽车行业分析师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趋势在行业内已成共识。当下的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车型(如丰田凯美瑞双擎、本田雅阁混动)在保留燃油车优势的同时,也逐渐引入更多智能化配置。这些车型有望成为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先锋”。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加大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投入,例如通用汽车的凯迪拉克品牌推出了 Super Cruise 系统,该系统不仅有主动变道等功能,还凭借高精地图、车外感知及DMS监测技术,极大地提升了驾驶辅助的智能化水平。此前,上汽通用别克就在其燃油车型上率先配备了双高通骁龙8155芯片,并与VIP智能电子架构协同,为用户提供了极为流畅的智能座舱体验。而其旗舰MPV GL8所搭载的NOP智慧领航系统,更是凭借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实现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同样,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也在逐步推出更高级的驾驶辅助功能。目前,宝马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已实现显著升级,涵盖智能驾驶辅助、车机系统及交互体验三大核心领域。宝马汽车方面对记者介绍:2025款宝马3系全系标配L2级自动驾驶辅助,包含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及自动泊车。顶配330Li尊享型还新增L2+级自动驾驶辅助Pro,支持拥堵辅助和自动变道功能。

  而奔驰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也同样取得显著突破,尤其在座舱交互、驾驶辅助和本土化功能上表现突出,部分车型已可以支持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证明,燃油车与智能化并非对立,当燃油车补齐了智能化的短板,并保留了自身在驾驶质感、能源补充便利性上的优势,其市场竞争力将被重新定义。

  林述成认为,中国汽车的产业转型必须立足国情,尊重市场规律。在能源安全、基础设施、用户需求等多重因素制约下,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是必然选择。在技术路线的交汇处,没有简单的谁胜谁负,只有基于现实需求的理性选择与渐进变革。燃油车正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电动车共同构建更加丰富、更加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这场从“替代”到“共生”的产业变革,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更加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有幸参与其中,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变化和起伏。”李明对记者扬了扬手中的销售报表,语调轻松地表达着自己对于当下燃油车市场的看法,“燃油车市场销量连续四个月保持增长,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车企在燃油车领域试图打一场‘翻身仗’的决心。至于这是市场变换中的短期效应还是历经调整后的逆风翻盘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企业对产品的不断调整优化,使其价值进一步凸显。而这不仅反映了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也反映出我们的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