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利空不断。
首先是特斯拉在欧洲地区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特斯拉6月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39.5%,连续第六个月出现萎缩。
其次是特斯拉最新披露的财报也遭遇爆雷。其中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呈双位数下滑,且未来几个季度还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受此影响,特斯拉股价在24日美股盘前交易中遭遇重挫,一度暴跌近7%,截至北京时间21:00,跌幅仍达6.77%。

为了扭转销量与业绩颓势,特斯拉即将推出平价电动汽车。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透露,这款平价汽车将是Model Y的一个新版本。
暴跌39.5%
当地时间7月24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被视为销量指标)为2.03万辆,同比暴跌39.5%。
若将英国、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纳入统计,特斯拉当月新车注册量同比跌幅为23%,至3.48万辆。回顾今年1—6月,特斯拉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持续下滑:5月同比下跌40.5%,4月下跌近53%,3月下跌36%,2月下跌47%,1月下跌50%。
在欧洲地区遭遇“滑铁卢”的同时,特斯拉最新披露的财报也遭遇一系列利空。
美东时间7月23日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近年来最为惨淡的季度财报,其中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净利润同比下滑16%至11.72亿美元;总营收同比下降12%至225亿美元,其中汽车销售营收同比下降15%至158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大降42%至9.23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3%降至4.1%。
特斯拉表示,其营收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销量下降和碳积分收入的减少。特斯拉第二季度碳排放监管积分收入仅有4.39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1%。
7月初,特斯拉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二季度该公司交付量为384122辆,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3.5%。这是特斯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交付量同比下滑的情况。
展望后市,特斯拉销量仍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马斯克此前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发生争执,在该法案中,部分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在2025年底结束,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税收抵免则在2026年结束。随着税收抵免的取消,这可能对特斯拉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特斯拉最新确定,8月底下的订单可能无法享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特朗普支出法案和关税将损害需求。马斯克警告称,由于美国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等激励措施即将取消,特斯拉接下来将经历几个“艰难季度”,预计今年四季度、明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可能都将面临挑战。
特斯拉的低价计划曝光
面对惨淡的销量与业绩,特斯拉正在酝酿“低价计划”试图扭转困局。
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即将推出市场期待已久的平价电动汽车。
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回应一位分析师提问时表示,这款平价汽车将是Model Y的一个新版本。
特斯拉则在财报中透露,该公司已经在6月开始初步生产这一车型,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生产。
特斯拉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补充道,新车型的产能要到年底才会大幅提升。鉴于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在今年9月30日取消,特斯拉将在第三季度大力销售现有车型,以避免出现复杂的供应问题,价格更加实惠的车型将在第四季度面向市场。
在此之前,曾有市场消息称,特斯拉将推出一款售价2.5万美元的车型,当时有传闻称该车型将被命名为Model Q,但随后特斯拉否认了此事。周三的财报会议意味着平价车型将不会采取新设计,而是在畅销车型Model Y上进行改造。
马斯克表示,消费者购买Model Y的意愿非常强烈,只是资金不足。这就是问题所在,特斯拉不缺购买意愿,但是缺乏购买能力,所以特斯拉需要把车做得越便宜越好。
分析人士认为,推出新车型,尤其是低价车型,显然是特斯拉重回增长模式的唯一途径。新的Model Y可能会配备更多的基础功能,或者采用更便宜的材质,配置更小的电池。
更大的故事
尽管销量与业绩承压,但马斯克依旧重申对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信心。
特斯拉在奥斯汀成功推出首个无人驾驶RoboTaxi服务,据自动驾驶软件总监Ashok Elluswamy介绍,该服务已行驶超过7000英里,客户反馈良好且“迄今为止没有显著的安全关键事件”。
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扩张步伐,预计几周内将大幅扩展奥斯汀服务区域,运营面积将远超竞争对手。特斯拉正在寻求在加州湾区、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的监管批准,目标是年底前服务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马斯克指出,服务区域和运营车辆数量将以超指数级速度增长,他预计RoboTaxi车队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从微小规模增长到巨大规模”,并预计该业务将在明年底前对公司财务产生重大影响。
人形机器人方面,马斯克透露,Optimus人形机器人第3版设计已基本完成,且没有重大缺陷,预计年底前推出原型,明年初开始量产。他表示:“我们将尝试尽可能快地扩大Optimus的生产规模,目标是尽快达到每年100万台的产量。你认为我们能在5年内实现吗?这是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