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18:42:50 股吧网页版
索赔5100万美元!他被特斯拉机器人打成重伤,从业者怎么看?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乔心怡

K图 TSLA_0

  一个本该帮助人类提升效率的机器人,却在车间里突然反过来重击工作人员——这一幕把特斯拉推上被告席。

  在特斯拉美国加州佛利蒙工厂,特斯拉公司的技术工作人员Peter Hinterdobler在协助工程师拆卸机器人时受到击打。根据诉讼文件,当时“释放(的力量)涉及机械臂自身力量和约8000磅的平衡重量”,这把Hinterdobler打倒在地,造成严重受伤和昏迷。据了解,该机器人已从Model 3生产线上的正常位置移走。

  事后,Hinterdobler对特斯拉和制造商工业机器人公司发那科(FANUC)提起了5100万美元(约3.6亿元人民币)的诉讼。根据损害声明,Hinterdobler因为这场发生在2023年的悲剧,他的医疗费用已超过100万美元,预计未来还会增加600万美元。同时,Hinterdobler正在为身体疼痛、折磨和日常不便寻求2000万美元的赔偿,外加1000万美元用于支付严重的情绪困扰,包括持续的心理创伤,另外100万美元则是迄今为止的工资损失。此外,该诉讼进一步要求支付800万美元用于弥补未来收入减少的可能性,500万美元用于支付过去和未来的家庭服务损失。

  一位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工程师告诉记者,自己在调试机器人的过程中也“偶尔会被机器人碰到,但力道不会这么大”。他负责跟进人形机器人的模型训练,“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中,机器人偶尔会表现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我必须时刻盯着”。

  这位工程师指出,即便当前机器人本体不断轻量化,单个手臂的重量也有“好几斤”。 另一位杭州的机器人租赁商也表示,带机器人到户外表演时,都会格外注意隔离观众区域。“像宇树、众擎的小个子机器人也有35公斤-40公斤左右,如果突然砸到了别人,容易出事。”

  随着机器人逐渐进入更多工业与公共场景,安全边界正成为一道不可忽视的考题。如何在效率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也不只是技术挑战,更是产业发展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关键。“很多事故并非来自机器人本身,而是来自不规范的操作。”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企业还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分区隔离制度,确保风险性高的机器人和人类作业环境的边界。

  同时,袁帅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具身智能产品需要像汽车安全一样逐步形成统一的检测和认证体系,明确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安全等级和测试流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